為了更好地推行綠色殯葬和移風易俗,滿足市民對節地生態葬的需求,市民政局決定于5月9日—10日在青島海域舉行主題為“情滿人間,愛融大海”的骨灰集體海葬活動,報名時間截至4月30日。
(資料圖)
這條信息一經發布,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并轉發朋友圈,截至目前已有35個家庭為45位逝者報名2023年集體海葬。
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郜秉英告訴記者:“我局舉行第一次海葬是2019年,在青島海域為22位逝者舉辦了集體海葬儀式。今年我們繼續舉辦集體海葬。這種殯葬形式方便家屬祭掃,凡是有水的地方即可祭掃,踐行了人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的生態殯葬理念。”
近年來,海葬作為一種新型的殯葬方式被更多人選擇。“北京免費海葬排到2025年”“福州對亡故居民海葬獎補3000元”“大連擬建海葬紀念廣場”等話題在微博、抖音等平臺引發熱議。
網友人生如夢留言:“支持,我以后也要回歸大海!”
在推進移風易俗過程中,群眾對海葬的接受程度正逐年上升。海葬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國家近年來一直大力提倡海葬,它不僅改變了人們“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減輕了因為“厚葬”帶來的經濟負擔,也節約了更多土地資源、緩解了人地矛盾。
“我父母生前的愿望就是將他們的骨灰撒向大海,這個愿望很快就能實現了。” 近日,報名今年集體海葬活動的市民杜先生說。
杜先生告訴記者,老人生前就要求子女,后事要一切從簡,并將骨灰撒向大海,不給后人添麻煩。對于老人的意愿,子女們也表示支持。老人去世后,因沒有找到合適的大海,他一直將骨灰暫時寄存在陵園。就在他為此事犯愁時,前不久偶爾聽朋友說有海葬活動,便趕緊到市民政局咨詢、報名。
另一位為已故父親辦理海葬的市民說:“這是移風易俗,等我有那一天,也選擇海葬。”
人們對海葬的接受度逐年提高,離不開政策因素。據了解,海葬服務實施中產生的相關費用由市民政部門承擔,包括在集體海葬過程中海葬降解罐、乘車(船)、鮮花、保險、海葬用品、海葬儀式、海葬云祭祀等服務,都由政府補貼、免費提供,逝者親屬的交通費、食宿費等費用自理。
海葬是綠色節地生態殯葬的一種形式。除此之外,我市還大力推行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多種節地生態安葬形式供市民選擇,不僅海葬享有補貼,其他綠色安葬方式也都享有相應的補貼。節地生態安葬,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讓親人安息于大海、綠樹、花壇、草坪之下,這種生態環保的殯葬方式已逐漸成為新風尚,也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工作人員王佳向記者介紹,為了更好地推行綠色殯葬、移風易俗,市民政局每年在相關節日前都會與文明辦聯合向市民發放倡議書,同時開放青城云祭祀平臺,提供寄語、獻花、點燭等網上祭奠服務。今年清明期間,使用青城云祭祀平臺參與祭掃19654人次。清明當日,由市民政局主辦、內蒙古古吉園協辦,在市四區設立4個鮮花公祭點開展公祭活動,參與人數1.2萬余人。今年下半年還會免費為有需要的群眾舉辦一次以花壇葬為主的集體生態葬。
殯葬改革是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推行包括海葬在內的節地生態安葬作為深化殯葬改革、減輕群眾負擔、倡導移風易俗的重要抓手,并不斷加大殯葬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普及殯葬改革知識,倡導“文明祭掃,生態安葬”的殯葬新風尚。
標簽:
【開展移風易俗 破除陳規陋習】首府倡導文明祭掃生態安葬新風尚 5月9日將在青島海域舉行骨灰集體海葬活動|全球今頭條
2023-04-26履行植樹義務 共建美麗中國_熱門看點
2023-04-26內蒙古全面加強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 環球速遞
2023-04-26觀熱點:新城區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幫辦代辦優服務 政務服務提“速度”
2023-04-26世界報道:南寧市商場監管局展開知識產權維護進企業暨技能調查官座談交流活動是什么意思?
2023-04-26波交所:上周中東灣地區LR2油輪市場好轉VLCC市場走弱 微頭條
2023-04-26創之軌跡貝莉爾問答狂熱難度全30題答案-天天快消息
2023-04-26通源環境:連續5日融資凈償還累計915.64萬元(04-25)_環球快訊
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