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 詳情

                  將軍衙署

                  2023-04-17 09:18:27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資料圖片)

                  清代,呼和浩特市新城叫“綏遠城”,是鎮守祖國北疆的屯兵之城。在綏遠城的市中心,原鼓樓(上世紀六十年代拆除)的西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將軍衙署。將軍衙署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是按照當時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規格建成的,因此在清代是綏遠城規模最宏壯、聲望最高,也最具權威的建筑。

                  將軍衙署是清代綏遠將軍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綏遠將軍是清廷任命的北部邊疆最高的軍事和行政長官,官階一品,不但是綏遠八旗兵的最高指揮,還轄制著大同、宣化等地駐軍,在行政上統管著整個漠南蒙古地區。從綏遠將軍衙署設立開始,到滿清政府垮臺的175年中,共有75任綏遠將軍在將軍衙署任職。1912年北洋軍閥時期,將軍衙署改為將軍府。1928年之后,將軍衙署是國民政府綏遠省政府所在地,傅作義和董其武就在此辦公。綏遠和平解放后,綏遠省人民政府也曾一度在將軍衙署辦公。

                  將軍衙署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共有五進院落,130間房屋。衙署坐北朝南,署門前有一對精雕細琢、威風凜凜的巨型石獅,石獅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座鐘亭和鼓亭。和衙署對應的是南面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大照壁。照壁高4米,寬29米,朱紅色的照壁中央上方嵌有“屏藩朔漠”漢白玉石刻匾額一塊。照壁的北面有兩根旗桿,上懸清代的龍旗。旗桿的北側和大照壁兩端用鹿角柵相連接,是兩座形似牌樓的轅門。轅門的北側各有一座房基很高的鼓手屋。從衙署府門到大照壁,是一個呈四方形的小廣場,它屬衙署的外院,主要對衙署起保護作用。進入衙署是將軍衙署的內院,是東西窄,南北長的長方形五進院落。過頭道門后,緊接著是儀門,儀門平時不開,只有在將軍出行或有貴賓來臨時才打開。過儀門,在同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大堂、二堂、三堂、四堂和后宅。二堂是綏遠將軍處理軍政事務的辦公場所和接受僚屬參拜的地方,后面的三堂和四堂是將軍及其眷屬居住之所。由中軸線再向左右方向輻射,依次有印房、兵部司、左右司、戶部司等各辦事機構的房舍。東北隅還建有一處小花園。將軍衙署氣勢恢宏,威嚴肅穆,歷經270年,經過多次修葺,曾七次易名八次換牌,至今仍保存完好。現在在府門和大照壁之間的小廣場,已經成了立交橋和寬闊的馬路了。

                  標簽:

                  上一篇:全球今日訊!打造無廢城市, “分”出綠色生活!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