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 詳情

                  全球今日訊!打造無廢城市, “分”出綠色生活!

                  2023-04-17 09:16:47來源:北方新報

                  混投垃圾現象依然存在

                  作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呼和浩特市從2018年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幾年來多管齊下,積極探索生活垃圾分類的“青城模式”。

                  建設示范小區


                  (資料圖)

                  日前,記者來到星河麗景小區,它是賽罕區垃圾分類示范小區,于2022年5月完成撤桶并點工作,統一設置垃圾分類廂房和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

                  記者看到,垃圾分類廂房布點圖和路線圖引導不同樓棟居民前往垃圾廂房和大件垃圾投放處,相關主題的路牌、雕塑上面的分類口訣十分醒目:“廚余垃圾占比高、資源利用環境美”“其他垃圾量最大、焚燒發電資源化”……

                  密閉運輸的廚余垃圾清運車

                  據介紹,垃圾分類廂房規定了投放時間段,督導員對居民所扔垃圾現場分類督導;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可回收舊衣物、飲料瓶、紙箱等,手機操作“廢品換零錢”,能有效杜絕一些居民樓道里囤積廢品的陋習。

                  不過,記者也發現,廚余垃圾投放口竟塞有快遞包裝袋,這表明垃圾混投的現象依然存在。

                  變廢為寶

                  記者又來到保全莊農貿市場,大廳內每個攤位前擺著兩個分類垃圾桶,精準收集尾菜等廚余垃圾。在生活垃圾轉運站內,一套廚余垃圾處理設備正運轉著,菜葉、果皮在此經過高溫發酵,成為有機肥或者飼料。

                  “農貿市場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垃圾生產大戶,根據每個攤位所產生的垃圾種類,設置其他垃圾、廚余垃圾等分類垃圾桶,要求商戶自行分揀。”賽罕區垃圾分類指導中心負責人田云剛介紹說,廚余垃圾的收集工作集中在市場源頭便于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利用化。

                  推動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然而,農貿市場里的廚余垃圾也存在混投混運現象。“有些商戶和消費者沒有分類投放垃圾,個別市場負責清運垃圾的車輛沒有使用密閉廚余垃圾清運車,混裝混運。”田云剛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對農貿市場商戶的培訓、引導,規范垃圾分類,同時根據《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對違規投放、運輸各類垃圾的商戶、市場經營者進行處罰。

                  除小區和農貿市場,記者還注意到,地鐵口、商場、街道的分類垃圾桶內,混投現象依然突出,鮮有市民將手中垃圾投放到對應的分類垃圾桶內。

                  提升回收利用率

                  呼和浩特從2018年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日產生活垃圾量從曾經的2200噸左右到如今的2100多噸,每天源頭減量的垃圾在20~30噸,垃圾分類工作初見成效,全市垃圾分類“投、收、運、處”體系基本建成。

                  “生活垃圾分類要求很簡單,只需把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雖然廚余垃圾濕度較大,影響焚燒發電,但也可以循環再利用。”呼和浩特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垃圾分類辦負責人于鳳鵬告訴記者,焚燒發電實現其他垃圾的資源化再利用,目前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日處理量是1750噸,讓首府生活垃圾100%焚燒利用,實現垃圾零填埋。

                  目前,首府每日處理260~270噸來自餐飲企業的餐廚垃圾,來自居民的廚余垃圾收集量不大,一是源頭上大部分未實現垃圾分類,二是分類運輸沒有全部實現。

                  智能垃圾回收設備

                  “我們給各社區、小區配備了廚余垃圾專用車,將廚余垃圾運到各區集中收集點,再由環衛部門進行分類收集、運輸,送往蒙牛生物智能有限公司進行沼氣發電。”于鳳鵬對記者說,針對廚余垃圾,垃圾分類辦有一套完整的構思,但由于居民意識和基層落實問題,執行上尚有遺憾。

                  “今年引進了第三方測評公司,按照一定設置標準對全市小區進行測評,評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效,同時推動執法進社區,加大對居民的教育引導,加強查處力度,通過宣傳教育引導,提高居民認識和文明習慣的養成。”于鳳鵬發出呼吁:垃圾分類是處理垃圾的最佳解決方法和最佳出路,希望更多市民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

                  探索“青城模式”

                  日前,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出臺“無廢城市”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積極探索生活垃圾分類的“青城模式”。

                  據介紹,“無廢城市”是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對尾菜進行處理

                  方案中強調,有關部門將嚴格落實獎懲機制,以生活小區示范點建設為牽引,推進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點建設,直至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同時統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回收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分類垃圾桶等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的投放使用。在統籌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類運輸網絡,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路線方面,有關部門將堅持“大分流、小分類”的基本路徑,加強裝修垃圾、大件垃圾管理,采取預約上門方式做好大件垃圾收運服務。同時推動電商外賣平臺、環衛部門、回收企業等開展多方合作,在重點商圈、大型社區、大中小學校園、快遞末端網點等區域投放標識明顯的快遞包裝等回收設施。積極探索“互聯網+資源回收”模式,研發、推廣普及垃圾分類智能程序和網絡公眾號,建立完善信息化平臺。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

                  標簽:

                  上一篇:青少年羽毛球積分賽:5個組別來競技 每日訊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