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撿到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鵟
春回大地,鳥語花香。野生動物活動愈加頻繁,同時受傷幾率也大大增加。最近一段時間,我市連續救助多只野生鳥類,其中有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鵟”。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記者來到大青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起來看看關于它的救治故事。
(相關資料圖)
大鳥受傷“躺”路邊 村民及時救助
3月13日13時許,土左旗林業局接到市民報警,稱發現一只形似“老鷹”的大鳥受傷“躺”在路邊,該鳥非常漂亮,不知是否是國家保護動物,需要相關部門前往救助。
接到報警后,土左旗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協同轄區民警立即趕往報警地點。到達現場后,工作人員通過仔細辨別,這只大鳥體色變化比較大,上體主要為暗褐色,下體為暗褐色或淡褐色,尾羽為淡灰褐色,具有多道暗色橫斑,初步判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鵟”。
隨后現場工作人員對這只大鳥的身體狀況進行了仔細檢查,發現其雙爪緊握,雙腿僵直,行動受限,生命體征異常,但是體表沒有受傷痕跡。因為無法判斷這只大鳥的具體情況,所以立即將它送到了大青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大青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高楠在接收了這只受傷的大鳥后,經過辨認確定其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鵟。
“接收時我發現,這只鵟除了爪子呈現緊握和雙腿僵直的狀態,它的頭部活動也有些受限。初步判斷它可能是因外傷造成的行為障礙,或是誤食了中毒的老鼠等小動物引起的中毒。我們及時給它進行了藥物治療,經過幾天的觀察后,發現這只鵟的糞便比較正常,便證明它的腸道是沒有問題,因此排除了中毒的可能性。”高楠介紹,在排除中毒的情況后,她就開始以外傷對其進行治療。
“經過檢查后發現,這只鵟的翅膀等處都沒有明顯傷痕,結合爪子和雙腿的癥狀,初步判斷它是頭部受到撞擊而出現的行為功能障礙,因此除了給它服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進行治療,還給它做了一個杠桿放在籠舍里,輔助它的雙腿、雙爪的功能恢復。另外通過補充營養液,它的精神狀態得到明顯好轉。”高楠說。
我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野生鳥類救治不停歇
4月1日上午,在大青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動物籠舍內,這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鵟正步伐輕盈地站在高楠為其制作的杠桿上“行走”,精神狀態較為飽滿。高楠表示,待到合適時機就會將其放生。
高楠介紹,鵟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從海拔400米的山腳闊葉林到2000米的混交林和針葉林地帶均有分布,常見在開闊平原、荒漠、曠野、開墾的耕作區、林緣草地和村莊上空盤旋翱翔,以森林鼠類為食。成年大鵟號稱“草原王者”,體長最長可達到70多厘米,重量2000多克,是《運輸機場危險鳥種名錄》中的4級危險鳥種,在草原保護與生態恢復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出現意味著呼和浩特周邊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近年來,隨著我市自然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廣大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也隨之增強。2021年,我市救助野生鳥類20余只,舉行4次野生鳥類放飛活動;2022年,我市救助野生鳥類30多只;2023年截至目前我市救助野生鳥類5只。高楠表示,大青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已經將全部籠舍清掃消毒完畢,已全力做好今年春季野生動物集中救助的準備。
在此大青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提醒:市民在救助鷹、鵟這一類猛禽動物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護,戴上厚皮手套,以免被鷹類爪子抓傷或者嘴巴啄傷。同時,希望廣大群眾發現落單或受傷的野生動物及時與當地林業部門或野生動物救護部門聯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