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 詳情

                  新型機器昆蟲受損后仍能飛行|環球微資訊

                  2023-03-28 11:22:35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蜜蜂等昆蟲在翅膀受到一定損傷后仍能飛行,但人造飛行器往往會因一個小洞而墜毀。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他們設計出一種幾厘米長的機器昆蟲,能克服一定程度損傷對其中“人造肌肉”的影響,維持飛行能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期刊《科學·機器人學》上發表論文說,他們使用一種名為“介電彈性體致動器”的柔性材料作為“人造肌肉”,它能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為機器昆蟲兩側的翅膀提供動力。實驗顯示,這種機器昆蟲在“人造肌肉”被10根針扎穿或一側翅膀被剪掉20%的情況下仍能飛行。

                  據介紹,其中關鍵是“人造肌肉”材料有一種故障自清除機制,能斷開電極與微小損傷部位的連接,讓裝置能繼續運作。然而,這需要掌握好材料中碳納米管的含量,碳納米管太多會妨礙故障自清除機制發揮作用,碳納米管太少則無法讓“人造肌肉”產生足夠的動力。研究人員成功找到了優化平衡點,能在保持飛行動力的前提下使自清除機制發揮作用。

                  對于較大的損傷,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激光修復技術,能讓以往必須報廢的機器昆蟲重新投入使用。研究人員將“人造肌肉”拆卸下來,用激光沿破損部位外圍燒蝕,產生細微損傷,觸發自清除機制將整個破損部位隔離起來。據評估,過去需要報廢的機器昆蟲經過修復后,可恢復87%的飛行能力。

                  類似昆蟲的微型飛行器在救災、勘測等工作環境中極易受損,新技術可增強它們的耐用性,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標簽:

                  上一篇:焦點簡訊:內蒙古小將牛廣盛獲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