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 詳情

                  世界快訊:我國研究發現:高學歷的人心梗早,低學歷的人中風多

                  2023-03-23 10:10:47來源: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

                  受訪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 楊進剛


                  (資料圖)

                  記者 董長喜

                  近日,醫學期刊《中國循環雜志》發布了一篇論文指出,在我國,高學歷者初次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年齡約為56.3歲,比低學歷者早大約10年(65.9歲)。對此,“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了研究的作者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楊進剛。

                  我國高學歷人群生活方式很多不健康

                  這項研究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高曉津教授等組織開展,研究利用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注冊登記數據,選取了全國范圍內的12280例心梗患者,根據其最高學歷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將“低學歷”定義為文盲和小學;中學和中專定義為“中等學歷”;大專及以上定義是“高學歷”。

                  分析結果顯示,相較于低學歷組,中等學歷組及高學歷組者的初次發作年齡較小;在年齡小于60歲的患者中,高學歷組患者平均年齡仍然較小。楊進剛指出,一些其他國家也存在高學歷者心梗相對年輕的現象,但其年齡差距小于中國。比如,挪威高學歷患者初次心梗時間比低學歷者平均年輕6.8歲,澳大利亞則平均年輕5.1歲。

                  該研究采用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7個心血管健康指標,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超重/肥胖、吸煙、缺乏運動和不健康飲食。從分析結果看,學歷越高,存在心血管危險因素可能越多。除了高血壓以外,中等學歷、高學歷患者有其他6個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比例均高于低學歷組。這一點在男性患者中表現尤為明顯。此外,高學歷患者有3個以上可糾正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比例更高,達66.4%。

                  這一研究結果與歐美等國的調查研究結果大相徑庭。2022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志的最新研究發現,受過高等教育有可能促進心臟健康。該研究采用一項大型全國性的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數據,納入7771名受試者。結果顯示,大學畢業人群的心臟健康評分為“理想”的比例是高中以下學歷人群的4倍多。

                  楊進剛認為,健康評分不等同于發病情況。歐美也存在高學歷心梗患者相對較年輕的情況,但年齡差距較小。心血管危險因素有很多,目前采用的7個危險因素僅僅是可衡量的,有些危險因素,如空氣污染、壓力大、睡眠質量差和健康素養低等,一個研究不能全面覆蓋。對比歐美的情況,我國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群體,更應提高警惕,采取積極行動。

                  “這項研究顯示,我國高學歷人群生活方式很多不健康。過快的生活節奏、巨大的心理壓力、不規律的飲食以及缺乏鍛煉等情況,會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心血管危險因素,而管住嘴、邁開腿、控制體重,對血壓、血脂、血糖都有好處,能降低心血管病危險。”楊進剛說。

                  中風容易盯上低學歷人群

                  與心梗的情況相反,蘇州大學醫學部的一項持續6年的觀察研究發現,學歷低者因中風死亡的風險明顯高于高學歷人群。

                  比起教育程度最高的患者,教育程度最低的中風患者死亡風險增加24%。具體來說,從未上過學者,死亡率為17%,小學文化程度者死亡率為10%,中學文化的死亡率為5%,大學文化的死亡率為4.5%;在復發率方面,從未上過學者為9%,小學文化為8%,中學文化為7%,大學文化為3.5%。研究者認為,中風的發生及嚴重程度可能跟人群對待疾病的重視程度、醫療條件、復查是否規律、用藥是否規律、是否監測三高、是否進行康復訓練等有密切關系。

                  “蘇州大學醫學部的研究結果并不意外。”楊進剛表示,首先是在低學歷人群當中,高血壓控制得相對較差,而血壓高的后果之一就是中風;另外這部分人群多居住在欠發達地區,存在健康意識較差、醫療資源相對缺乏、救治不及時的問題。

                  健康教育需要分層

                  在阜外醫院的研究中,雖然高學歷者心梗發病早,但低學歷患者病情重,來院時間晚。在3組患者中,低學歷組使用醫療急救系統的比例最低,發病至入院時間低于12小時的比例最低,接受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最少。楊進剛表示,綜合上述研究結論,健康教育亟需“分層”。對于高學歷人群,應加強危險因素管理,預防心梗發作;低學歷患者應重視加強心梗癥狀識別,提高就診意識,避免就診延遲。

                  心梗是我國猝死的主要原因。《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顯示,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我國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這些意外大多發生在醫院外,相當一部分人因來不及搶救而死在到達醫院前。因此楊進剛強調,我們也要加強120配置、改善院前急救,提升縣級醫院的再灌注治療水平等。

                  “這些研究的初衷并非想讓大家將目光放在學歷上。研究是想提醒那些生活上先富裕起來的人群,更要注意‘舒服、方便’的另一面——潛在的健康問題。”楊進剛說,“實際上,無論學歷高與低,大家都要對健康重視起來。只有加大對健康的投入,比如平時多鍛煉、放松身心、積極控制危險因素等,才能成為自己健康的主人。”

                  標簽:

                  上一篇:【青城好人風采】 “我的人生詞典里沒有‘躺平’” ——記敬業奉獻“青城好人”孫旋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