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 詳情

                  【青城故事】細細品味隆世豐巷

                  2023-03-16 10:23:17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造型奇特的“口袋巷”。今天,我們走進有老字號、菜園子、官房子的隆世豐巷。

                  清朝時候的老字號有一個規律,凡是三個吉利字放在一起的,八成就是老字號,“隆世豐”也不例外。有記載顯示:清末,此巷西口有一“隆世豐”商號,故俗稱此巷為隆世豐巷。就這樣,老字號和街巷一聯系,既說明了地理位置,又讓人印象深刻,加之過去的商鋪比較少,一條四百多米的巷子里,就這么一個老字號,想不記住都不行。

                  那么,這“隆世豐”做的是什么生意呢?一位久居于老缸房街的居民索敬宗說:“隆世豐確實是老字號,其實就是一家飯館,不過不大,主要銷售的是饸饹面。用白面、蕎面在饸饹床上壓出面條,饸饹床直接架在開水鍋上,放上面塊,再用力一壓,面條直接掉進開水鍋里,出來就是成形的熟面條。呼市人愛吃蕎面饸饹,但蕎面粘性小,容易斷,所以用饸饹床直接將面下鍋,這樣還沒等面斷呢就被煮熟了,再澆上羊肉臊子湯。大冬天里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饸饹面,別提多舒服了。在新城,這樣的饸饹館,恐怕也就隆世豐數一數二。我記得小時候還經常被父親領著來吃一碗。飯館里人們通常都是泡上一壺茶,吃兩個大餅、一碗饸饹,既飽又舒服。小時候看著人家煮臊子的大鍋里,不斷翻滾的羊肉丁真的不舍得走,現在想想都饞!”

                  饸饹面館是出名,但占地卻不大,要說這么長的巷子里,占地最大的還屬一處私家菜園子,前前后后大小有十余畝。新城的菜園子和舊城的菜園子不同,舊城的菜園子大都是開放的,由周圍的村民進行耕種,而新城的菜園子大多屬于私家的,某戶較有實力的人家私人置辦并打理,所以常常用這戶人家的姓氏起名,比如王家菜園、黃家菜園之類的。

                  據索敬宗回憶,這條街巷的菜園子也是很出名的,因為主人姓王,所以稱其為王家菜園,像這樣的私家菜園,在綏遠城還是挺常見的,因為住戶都有俸祿,城里人口也少,地皮不缺,所以有些人會選擇在空地里種些蔬菜,甚至是花卉,畢竟蔬菜更為實用經濟,所以菜園子偏多。在隆世豐巷里的菜園子差不多有三四個籃球場那么大。所以這戶人家經常會將自己種出的蔬菜送些給周圍的人,也有不好意思白拿的,就花錢去買。守在菜園子旁邊,蔬菜很是新鮮。時間久了,還有菜販子挑上擔子,從菜園子里進菜,再走街串巷叫賣,給離菜園子較遠的住戶們送去,從中賺點差價。

                  菜園子除了蔬菜還有水果,凡是私家菜園子,墻的四周都會種滿果樹,除了防止人們翻墻偷盜,還能增加菜園子的品種。什么杏樹、海棠,這些容易成活的果樹都成為首選。除了這些,不少人家的院子里還會種植葡萄。一些書中記載,綏遠城的葡萄產量很是驚人。其中馬奶葡萄以汁多、味道香濃出名。

                  在這條巷子里的居民小院更具特色,就是人們常常所說的三分三小院。在規格統一的綏遠城里,這樣的小院比比皆是。而平民家的屋頂多為茅草,而因為綏遠城多為軍官將士居住,屬于官房子,所以是磚瓦頂、馬鞍型。這樣的房屋中,突出特點是室內北、西、南三面環炕,櫥箱被褥之類俱靠西北墻安放。窗戶多為南、西向,用高麗紙外糊以御雪雨。而這樣的住房多為3間,且一般每一戶八旗兵丁的宅院面積為3分3(約為220平方米),房為2間半,所以被人們俗稱為“三分三”,也就是八旗兵特有的官房子。

                  可能是受到菜園子的影響,現在的隆世豐巷里,有一個出名的菜市場,在這里陪伴周圍的居民好多年。從居民自發組合而成的菜市場開始,到現在政府專門設立的蔬菜經營市場。這個出名的菜市場被人們稱之為“隆世豐菜市場”。

                  無論是美味的饸饹,還是香甜的瓜果蔬菜,亦或三分三小院,隆世豐巷留給這里的人們太多美好的記憶。在這條街巷里,讓我們尋著這濃郁的香氣,細細品味……(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楊彩霞)

                  標簽:

                  上一篇:武川縣開展校園周邊“掃黃打非”專項整治行動_天天時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