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發表已經60周年。今天,人們依舊在學習雷鋒精神,且如火如荼。熱愛勞動、無私奉獻、愛崗敬業、艱苦樸素、吃苦耐勞、釘子精神……為什么要學習雷鋒精神?每個人心中的雷鋒精神有怎樣的內涵?“學雷鋒、做雷鋒”,各行各業如何傳承,又如何踐行?3月3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專門采訪。
【資料圖】
雷鋒精神 每個人的理解各不同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因為工作環境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每個人所理解的雷鋒精神也不同。馮旭飛是一名理發師,年輕的他正在積極參加培訓,想盡快通過考核成為藍天救援隊的一名正式隊員。在他看來,雷鋒精神就是為社會做貢獻。“藍天救援隊的每次救援都是不收費的,都是在為人民服務,所以我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馮旭飛說,現在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很多,相應的精神追求也應該跟上。雖然現在距離雷鋒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是雷鋒愛崗敬業、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仍舊值得每個人學習。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做志愿者的這些年,這首歌一直縈繞在我耳邊。雷鋒精神體現了一種‘向上’的人生姿態,就好比我們所做的事情那樣,是帶領大家積極進取,幫助別人積極生活,讓自己積極快樂的。”土左旗文化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張義強說。
內蒙古師范大學民族學院人類學學院2020級學生楊聰慧說:“雷鋒精神包含著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更需要這樣的精神,激勵我們不斷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在學科領域探索。雷鋒精神也包含了積極奉獻的精神,這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同樣非常重要。”奉獻、助人為樂,雷鋒精神中滿含大愛,而這份愛又由一件件小事匯聚而成。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學學生志愿者小趙說,“助人為樂不分大小,比如我們幫助同學、互助友愛,這都是雷鋒精神的體現。”
雷鋒精神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從上學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學習雷鋒精神,主題班隊會、團建活動都少不了學雷鋒這個主題,雷鋒精神早已印刻在我們心中。”對于內蒙古師范大學人類學學院2021級學生包吐氣來說,雷鋒精神早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們要發揚奉獻、友愛、團結、互助的志愿精神,從小事做起,把雷鋒精神具體化,讓更多人學習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包含很多內涵,例如熱愛勞動、無私奉獻、愛崗敬業、艱苦樸素、吃苦耐勞、釘子精神等等。對于土左旗民族文化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張義強來說,他這顆“釘子”像磁石一樣吸引了更多具有“釘子”性質的好心人。“我做志愿服務已經十幾年了,在成立服務隊之前,我一直以己之力去做志愿,從而結交了很多愛心人士。那時候土左旗還沒有自發組織的志愿者服務隊,所以這些熱心腸的人就希望有一個組織,能夠系統、長效地去幫助別人,于是我就發起成立了這支服務隊,并擴容到現在的500人。”9年來,這些鄉村志愿者時時刻刻都在踐行雷鋒精神,堅持把公益帶到每個人的身邊。
“這位家長您好,這里不能停放自行車。”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學有一支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平日里,學生志愿者會協同教師維持學校內及周邊的秩序,到了中高考這樣的日子,學生志愿者會在考場外拉起“人墻”維持考場外的秩序。每到“學雷鋒日”,學生們還會自發組織走進養老院、周邊老舊小區的空巢老人家中,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兒。
從2015年至今,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學的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已收入4000多名學生,每年新注冊的志愿者就有800多人。該校志愿者服務隊負責人趙大偉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我們的志愿者服務隊會經常和社區的工作人員一起參與志愿活動,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勞動,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組織他們在傳統節日向孤寡老人獻愛心,可以提高大家的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社區服務、節日慰問、學習互助,無論是校外還是校內,到處可以看到這些學生志愿者服務的身影,他們的行為正是雷鋒精神的傳承。
雷鋒精神 點滴小事有踐行
3月3日,在興康社區毛紡東小區院內,身穿藍馬甲、紅馬甲、白大褂的志愿者有的打掃衛生,有的幫居民檢查眼睛,有的為居民測量血壓、把脈,還有的給居民講解垃圾分類、文明養犬、文明交通、消防安全等知識……當日,興康社區組織“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活動,轄區交警支隊、派出所、消防站、醫院、學校等多個單位到現場開展志愿服務。
賽罕區山丹街消防救援站副班長吳俊華是“北疆藍焰”“山丹藍”雷鋒志愿服務隊的一員,他說,作為一名消防員,踐行雷鋒精神更多地體現在現場救援和日常的志愿服務中。
“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發表已經超過半個世紀,60年里,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雷鋒精神更是遍地開花。在土左旗塔布賽村一位留守老人的家里,土左旗民族文化志愿服務隊隊員于紅梅算著日子來為老人理發。自從2014年服務隊成立,于紅梅就成為其中一員。“我雖然沒有太多的經濟能力去幫扶別人,但我可以通過自己的一技之長給村里的老人們理理發,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于紅梅說。
對于人民路派出所民警董鳳光來說,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踐行雷鋒精神。“在派出所很多事情都不能立案,例如居民把東西落在共享單車的車筐里了,老人迷路找不到家了,私家車堵路沒有留電話號碼了等等,這些都不是案子,但是我們民輔警都幫著協調處理了,我覺得這些就是在踐行雷鋒精神。”董鳳光說。
3月1日,在賽罕區藝之苑學校的教室里,老師們講課的講課,輔導學生的輔導學生,學校環節干部解喜東忙著備課。在學校工作的時間里,他跟著付兵兵不止一次做公益。他表示,雷鋒精神體現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踐行雷鋒精神就是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
雷鋒精神 與時代結合 服務更多老百姓
跨越60年,雷鋒精神依舊熠熠生輝。我市各行各業深入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提升城市精神文明水平。呼和浩特市公交公司充分利用公交車流動性強、覆蓋面廣的特點,以支部的形式打造了“青春專線”“雷鋒”“廉政”“創城”“公益慈善”等503臺主題文化車廂。通過車廂壁板圖文并茂的內容傳播文明正能量,這其中,“雷鋒主題車廂”的名號最響亮。
“當時打造雷鋒車廂是受到一位乘客的感染。”66路公交車駕駛員安娜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她當時駕駛車輛行駛到內蒙古大學站點的時候,上來一位老年人,他身穿舊軍裝,背著軍用挎包,頭戴雷鋒帽。看到此情景讓她感觸特別大,她希望以自己的力量讓乘客記住雷鋒、學習雷鋒,傳承雷鋒精神。想到公交車是流動的文明窗口,她和同事便有了宣傳雷鋒精神的想法,隨后,她和同事自發制作了學習雷鋒的卡片張貼在車廂里,自此便有了“雷鋒主題車廂”。
“雷鋒主題車廂”的司機班組更是以雷鋒為榜樣,尊重乘客,態度和藹,遇到特殊人群會靈活處理;遇到老人上下車,多停一會兒;雨天行車靠近站臺停靠,避免乘客淋濕……安娜說:“雷鋒精神不僅僅是口號,每一位公交人時刻向雷鋒學習,傳承這份精神,讓公交車這扇首府的窗口每一天都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