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橙融媒2月13日訊 據《呼和浩特日報》報道(記者 劉慧慧)2022年,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做好交易平臺管理服務工作,積極助企紓困、優化營商環境,全力保障首府重大項目落地,各項任務成效明顯。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評比成效突出部門”榮譽稱號,由業內專業機構評為“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優秀監管機構”稱號。
助企紓困,優化首府營商環境。聯合市住建局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投標工作的通知》,解決我市房建市政類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存在的投標文件編制冗余、招標文件編制質量不高、信息公示力度不夠等七方面的問題,為企業投標文件頁數“瘦身”,明確投標文件技術部分頁數不得超過1000頁,改變了以往企業制作投標文件時注重頁數、厚度而忽略文件質量的情況,有效提升了評審效率。與市住建局、市水利局等7家行業監督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取消招標文件費用的通知》,自2021年10月20日起,所有潛在投標人可以在呼和浩特地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線上免費獲取工程建設項目電子招標文件,降低了企業投標成本。取消招標文件工本費以來,共為近16192家投標企業減負2428.8萬元。推廣電子保函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平臺共開立投標保證電子保函1996筆,服務企業1600余家,累計減少企業資金占用7.7億元,有效降低企業投標成本,充分釋放企業現金流。擴大CA數字證書跨省互認,與江蘇、安徽、山東、新疆等12個省(自治區)的67家單位簽署移動CA數字證書跨區域互認合作簽約,實現CA數字證書跨省互認,減少企業重復辦鎖負擔。
提升效能,保障首府重大項目落地。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多次召開重大項目專題推進會議,明確工作路徑,細化工作責任,確保重大項目早進場、早實施、早竣工、早達效。同時要求業務科室梳理計劃進場的2022年度全市重大工程項目清單,設立工作推進臺賬,細化重點任務,為加快推進項目提供“跟蹤式”服務,為全市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提供有力保障。實行“容缺受理”機制,建立“綠色通道”。在施工黃金期項目集中進場存在排期緊、施工時效性要求高的情況下,優先保證民生、教育和衛生等重點領域重大工程項目,受理容缺重點項目21個。截至2022年12月26日,全市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政府采購、土地礦產掛牌和產權交易四大板塊的公共資源交易項目10297項,交易金額約323.87億元,政府采購電子賣場市本級項目交易9301項,交易金額4.07億元,全年交易項目較去年同期增長287.6%,交易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86.5%。
今年,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將進一步優化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水平,強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做好交易主體信用評價國家標準化試點工作,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立法進程,積極推進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申請認證工作,聚力打造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促進多項工作實現跨越式提升。
進一步強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加強行業監督和綜合監管聯合發力、協同監管,探索綜合監管模式制度創新,加大對代理機構的管理和行業內的圍串標亂象治理,做好公共資源交易電子監管系統的使用,協調相關行業部門用好線索移送機制,及時上傳數據,加大對違規行為的協同監管、聯合懲戒。
做好交易主體信用評價國家標準化試點工作。按照《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信用評價實施指南》國家標準化試點工作要求,制定適合我市公共資源交易特點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評價標準及應用方案,逐步建立呼和浩特市公共資源交易信用評價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優化工程建設招投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