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幾天的呼和浩特春潮涌動,一派生機勃勃。2月8日,全市招商引資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更是鼓舞人心。鉚足“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干勁,努力奔跑,不遺余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奮力開創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2023年的呼和浩特一定會交出一份不一樣的答卷。
元宵節晚上,從大黑河軍事主題公園返家途中,偶遇一位90后女生搭順風車。聊天中得知,女生是包頭人,本科、研究生都畢業于武漢大學,目前在我市一家銀行工作。其實,按照女生的條件,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找工作也沒有問題,但她卻選擇留在了呼和浩特。她說:“畢業后我也去過其他城市,呼和浩特周邊的城市也都去過,最終選擇呼和浩特還是因為呼和浩特是首府、是全區的政治文化中心,相比較區內其他城市,更有發展空間,也更有發展優勢。”
其實,像這位女生一樣,這幾年留呼、回呼、來呼的高校畢業生并不在少數。特別是近年來,我市針對高校畢業生、高層次人才引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2022年,我市制定出臺了《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條(試行)》,其中有一條是關于大學生租購房補貼的內容。實實在在的補貼,讓很多有意向的高校畢業生、高層次人才看到了呼和浩特求賢若渴、廣聚天下英才的誠意。而前幾日采訪,筆者也從市人社局得知2022年大學生租購房申請已審核2600余人,第一批提交住建部門審核的高校畢業生中,已有700余人拿到了補貼資金。看到這樣的消息,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為這樣的政策以及政策的落實點贊,也會吸引不少人的注意,為那些準備留呼、回呼、來呼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吃下一顆定心丸。
優化營商環境,目的是打造有利于招商引資、就業創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從“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視角來看,營商環境也是人才發展環境,因為人才是創新創業的主體,更是營商的主體,如果沒有吸引聚集人才、讓人才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的人才發展環境,就不可能有一流的營商環境。事實上,近年來呼和浩特為優化營商環境出臺的政策不止于此,特別是聚焦“六大產業集群”,出臺了一系列的“硬核”政策,涉及人才、創業、創新、土地租賃、數字化改造等方方面面,細致入微又實實在在。
深耕細作,篤行致遠。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的重要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當地經濟發展的質量。舉個例子來說,營商環境好比市場發展的“土壤”,“土質”的優劣直接關系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深耕細作,“土壤”不失肥力,“種子”也能更好地生根發芽,“幼苗”才能茁壯成長,小樹才有機會變成參天大樹,呼和浩特這棵“梧桐樹”才能枝繁葉茂。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沒有休止符。努力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寶地”、企業創業創新的“沃土”,持續不斷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就一定能推動呼和浩特經濟不斷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