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呼和浩特市代表團代表積極建言獻策,為自治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攻堅舉措推進科技創新,科技投入要再加大,創新平臺要再加碼,創新鏈布局要再加力,人才引育要再加強。“草種業對支撐國家‘生態修復、草牧業發展、國土綠化’戰略意義重大。好草源于良種、好種依托高科技。”自治區人大代表、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賈辰雁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關于推進草種業創新高效發展的建議》,構建一體化國家草種質資源庫,守護好種源,把全國適地鄉土草種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評價、保護起來,資源共享、數據互通,形成國家草種業保護、研究體系。完善“草種業育繁推模式”,依據自然條件、氣候因子、生產與生態發展需求,系統布局草種業優勢區域、發展方向,建立國家(地方)“草種良繁基地”。設立草種科技服務站或良種推廣示范區,聯合優質種源企業把開發和科研都下沉到應用端,打通從種子到水肥、種植技術、市場銷售體系。健全草種產業鏈,建議啟動國家草種業良種工程,例如草種生產示范區,扶持牧草良種、鄉土草種繁育,探索適合國情地情的草地農業發展模式,通過政策引領、市場化運作,組織長效政策資金或產業基金,對具有品種權、能規模化生產加工的企業,給予土地、稅收、金融、人才、保險等優惠政策,扶植培育集草種研發、成果轉化推廣、智能化、機械化服務為一體的“專精特新”草種龍頭企業。與此同時,建立產學研創新聯合體,破解技術難題;構建數字種業,精準溯源、賦能產業,推進草種業高質量發展。
醫療衛生信息化是對傳統看病就醫模式的深刻變革。徐玉平代表認為,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區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應用也有較大進展,依托于信息化技術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是,當前我區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還缺乏頂層設計與規劃,缺乏統一安排、統一建設,與醫保、全民健康平臺等接口過多,重復開發,重復投入,信息整合難度大,維護成本也很高。信息不能有效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程度較低,制約著整體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和信息化應用進度。
為此,徐玉平建議:一是統籌推動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系統建設。全區統一規劃設計符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的信息系統,系統要充分考慮業務覆蓋面、業務流程、數據標準等方面的統一性。二是以基層為重點,強化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依托自治區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快基層衛生健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信息系統提檔升級,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解決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及后期運維等問題,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撐。三是抓惠民,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應用,規范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首頁,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安全有序向個人開放,經授權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查詢和健康咨詢,探索向居民提供健康畫像,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應用,強化基層信息化便民服務。四是強化基層綜合服務監管體系建設,建立一體化綜合服務監管體系,開展分級應用,動態掌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服務、運行等基本情況,實現基層醫療行為、醫療質量和經費使用等動態監管及藥械全過程追溯管理。
慢病防控是當前健康中國建設的一大核心任務,內蒙古地區由于地理環境、氣候差異和人體素質等因素影響,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等情況十分普遍,針對這些慢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應該從源頭抓起,積極教育和預防。為此,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任方銘代表提出建議:加快建設“慢病防治高速路”,構建三位一體的慢病協同防控體系。一是醫保與商保的協同。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慢病防控保障體系,減少患者就醫經濟負擔。二是醫院間的協同。建立慢病專病醫聯體,推動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形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防、診、治、康復為一體的慢病全程管理體系,提高慢病早診早治及規范診療率。三是在線在位的協同。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慢病防控服務模式,線下由醫院明確診斷、制定方案,線上充分利用互聯網醫院進行慢病隨訪、用藥指導、家庭護理、全程慢病管理,提高慢病診療效果,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