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A股市場尚未開市,一條重磅消息見之于各大財經網站:“活躍市場新舉措,A股大變化:‘100+1’來了”!
(相關資料圖)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重磅消息竟然換來股市重挫,大變化居然迎來大跳水!截至收盤,滬指和深指分別下跌2.01%和2.18%!兩市5000余只股票,下跌個股超過4600只。
在當天舉行的“新浪第九屆上市公司年會”上,多位專家對所謂的“活躍市場新舉措”提出意見,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主旨演講中,更是直截了當的表示:“不贊成T+0,搞100股+1股沒什么意義”。
本來,最高層會議明確要求“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而提振信心關鍵是“扎實推進投資端改革和監管轉型”。可是,兩大交易所卻舍本求末,在“100+1”這樣的細枝末節上做起了文章。
據稱,投資者購買股票從原來申報以100股為單位,調整為100股起,然后以1股遞增,因為“該機制優化有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高價股的成本,便利投資者分散化投資,提高投資者資金使用效率”云云。筆者不明白的是,1股、1股拆零買,怎么就會降低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呢?散戶買不起高價股,買中價股、低價股不就行了嗎?再不行還可以買基金,通過基金間接投資心儀的高價股。本來,A股市場已經以散戶為主體啦,這一拆零,莫非還要增加更多的“散散戶”!“100+1”一來,有些股票才幾元幾毛幾分,交易豈不要出現幾毛、幾分,現在連菜場都不收1毛錢了,堂堂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居然交易起幾毛幾分錢來了,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如何提振投資者信心?筆者在上周已經提過,必須抓住“股票越發越多、資金越來越少”這個A股的主要矛盾,必須出臺切實措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當前因經濟下行股市低迷,正是出清垃圾股、績劣股的好時機,只有將垃圾出清了,以后經濟好轉才會出現像樣的牛市,否則,A股的牛市將無從談起!
出清既包括已上市的垃圾股退市,也包括對排長隊的IPO和再融資隊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隨便舉一個例子:2022年6月申報的創業板最大擬IPO企業惠科股份,原擬募資95億元(保薦人為中金公司)。申報后不久,其中報披露,扣非凈利潤為-14億元;而前三年凈利分別為-13億元、4.7億和78.5億。這樣一家盈利忽上忽下極不穩定的企業,交易所本不該受理,去年中報發布后更應立即終止審核。可是從去年中報一直拖到今年8月,才預告去年全年預虧 10.3 億元-12.7億元(人家都發布今年中報了,這家公司還在發去年的預虧年報),才不得不于三天前宣告終止撤回。
提升投資者信心要從入口開始。在近千家IPO排隊隊伍中,類似惠科股份這樣的企業難道只有一家嗎?如果真心實意地貫徹中央高層有關“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指示,那就應該組織起專業隊伍,分期分批好好查上一查,然后堅決出清一批!同時對推薦這類企業的中介(包括券商、會計師、律師)作出令投資人信服的懲罰。相信只要公開公正地抓住幾個典型,A股市場才能從目前的混濁投機逐漸走向風清氣正,股民的信心也才能從崩潰的邊緣重振起來!
再舉一個例子:原擬增發募資70億元的中原證券(中介為華泰聯合證券),公司近一期財報顯示,其138億元凈資產中,有貨幣現金114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250億元,流動性并不差。可是卻獅子大開口,計劃增發募資70億元,其中33億元將用于資本中介業務(資本中介是如何吃香,連中原證券這樣的中小券商都要嘗嘗這塊大肥肉。這一級市場又如何不興旺,二級市場又如何不萎縮)。
這家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來,包括IPO和首次增發,共融資64億元,如果再算上本次增發70億元,融資將達134億元,而其上市6年來分紅僅為13億元。像這樣對投資者只索取不回報的公司,也只是在日前最高層關注資本市場后,才不得已“突遭撤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