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注 > 詳情

                  齊心協力 “托”起多彩童年

                  2023-08-10 07:51:37來源:東方資訊


                  【資料圖】

                  暑假以來,多地社區、工會及用人單位等紛紛開辦形式多樣的愛心托管班,有效緩解“看護難”問題,深受廣大群眾好評。

                  綜觀這些托管班的服務,除開設閱讀、繪畫、音樂、圍棋、體育等興趣課程外,有條件的地方還充分利用當地社會教育資源,積極開展職業體驗研學、科技研學、勞動實踐等活動,在促進孩子全面健康成長的同時,解除了“打工人”的后顧之憂,這一創新舉措值得肯定。

                  暑假是短期的,但從長期來看,暑期托管班的有益探索也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緩解普遍存在的“無人帶娃”難題的更多可能。當前,我國機構式托育、幼兒園托班以及家庭式托育模式不斷涌現,但托管托育服務仍處于起步階段,大量家庭的托管托育需求未能得到滿足。據報道,2022年我國0-3歲嬰幼兒數約3200萬,其中有入托需求的家庭超過1/3,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有入托需求的家庭超2/3。

                  實際上,一些托班出現的“一生難求”現象,并不意味著需求不足,更多反映的是供給與需求錯位。一項在廣州進行的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家長認為托育機構收費偏高,超八成受訪家長希望將孩子送到公辦性質的托育機構。價格高,對于一些普通家庭而言難以接受;質量不高,尤其是專業人才缺乏,讓不少家長的期待落空。總的來說,當前托管托育市場的服務與大部分家庭期盼的需求相去甚遠。

                  暑期托管班一般由社區、群團組織、用人單位等提供場地、設施或相關補貼,可以較好兼顧家庭對于價格、質量以及便利度的多重需求。因此,在擴大托育服務供給方面,不妨借鑒這種思路:一方面,支持工業(產業)園區、用人單位等利用自有土地或設施新建、改擴建托育服務設施;另一方面,支持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力量開設托育服務機構,支持公辦機構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探索發展家庭育兒共享平臺、家庭托育點等托育服務新模式新業態,還可吸納大學生志愿者、社會專業人士等參與托管服務。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從群眾需求出發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才能更好實現“幼有所育”。

                  標簽:

                  上一篇: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呼吁蘇丹各方盡快停火止戰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