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注 > 詳情

                  余大嘴盲目吹噓還是真正“遙遙領先”?華為星閃NearLink技術是什么

                  2023-08-09 11:57:09來源:ITheat熱點科技

                  “這種技術絕對是遙遙領先!”余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上對星閃NearLink技術如此評價。近年來,華為一直不遺余力地宣揚其“萬物互聯”技術,甚至鴻蒙系統設計的理念和目標就是滿足跨平臺、跨設備的全場景智慧互聯體驗的高標準鏈接要求,那么問題來了,怎么連?靠藍牙還是Wi-Fi?總不能靠NFC吧?這就要說到余承東不斷強力推薦的星閃NearLink技術了。


                  (資料圖片)

                  我們為何需要星閃技術?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驗,Wi-Fi設備連多了就會出現“網絡擁堵”,藍牙多臺設備來回切換的時候就會手忙腳亂,距離稍遠就會出現斷聯、卡頓等問題,“萬物互聯”牛皮吹得震天響,實際用起來卡得要死,體感和多年前需要手扶才能收到信號的電視天線差不多。

                  在萬物互聯時代,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離不開各種無線連接技術,目前流行于全世界的Wi-Fi和藍牙兩大標準雖然經過多年發展相對成熟,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諸如標準割裂嚴重、歷史負擔重、創新動力不足等眾多問題。這就使其在面對越來越多樣化、對速度和低時延要求越來越高的場景中常常會表現出力不從心的一面。

                  同時,隨著智能汽車、智能終端、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等產業的發展,終端之間的連接和通信對于安全、時延、功耗、抗干擾及多連接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個時候,一種具有更高速率、更低時延、更強可靠性的連接技術就顯得至關重要。

                  此外,另一個推進星閃技術發展的直接原因在于2019年華為經歷的一系列風波。提到這個時間節點和華為這兩個關鍵詞,不少人會自然而言地聯想到來自華盛頓的一系列打壓措施,事實上兩者也確實有點聯系。2019年5月,美國政府對華為發起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不僅直接使華為在5G發展上直接受到影響,也導致一些技術組織暫時中斷了與華為的合作,其中就包括Wi-Fi聯盟、SD協會、藍牙聯盟等組織。

                  藍牙聯盟表示,他們完全遵守美國商務部的命令,但并沒有撤銷華為的會員資格,只是限制了華為參與部分活動,并在后來恢復。但也有評論認為藍牙聯盟并沒有那么好心,而是看到華為在被踢出后自己拿出的“超級藍牙”技術在很多方面達到了更領先的水平,才不得不取消踢出華為的決定。

                  不過無論如何,這都給華為敲響了警鐘:一直以來將“開放”當作行為準則的非政府組織也是非常容易受到政府行為的影響,如果沒有自主可控的技術,我們仍然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再次被“卡脖子”,何況我們也不是沒有“另起爐灶”的實力。

                  此后,華為聯合三百多家企業,牽頭組建了“星閃聯盟”,負責星閃技術的研究、標準制定和產業落地等各方面的工作,貢獻出了自己三十多年來積累的無線通信技術,推動第一代SparkLink1.0的發布,這也就是星閃NearLink的前身。

                  星閃聯盟成員匯總

                  2023年,星閃聯盟獲批成為了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已經成為了全球推動新一代無線短距離通信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星閃技術也在這個過程中迅速成長,已經進入商用階段。

                  余承東在演講中表示,星閃能夠帶來眾多優勢體驗:擁有更低功耗(僅為藍牙60%)、更快速度(6倍以上)、更低時延(僅為藍牙的1/30)、更穩定連接(抗干擾靈敏度相比藍牙提升7dB)、更廣覆蓋(相比藍牙提升2倍以上),以及更大終端組網數量(相比藍牙10倍以上)。但它真的這么厲害嗎?為何星閃能夠達到更好的連接性能呢?這還要從星閃的基礎接入層說起。

                  星閃如何“點亮”萬物互聯?

                  這還要從星閃的技術特點說起,作為一項全新的無線短距離通信技術,星閃具有全新的架構特點。星閃通信系統由星閃接入層、基礎服務層、基礎應用層三個部分組成,其中的接入層作為星閃技術的基礎可以根據實現功能側重點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部分:SLB和SLE。

                  星閃基礎接入技術(SLB)和星閃低功耗接入技術(SLE)能夠用于面向不同場景的業務需求。簡而言之,高帶寬模式SLB對標Wi-Fi,在速度上更具優勢;低功耗模式SLE則對標藍牙,可以做到低功耗和低延時的同時,擁有更遠的覆蓋范圍。

                  官方公布的報告表示,SLB采用了超短幀、多點同步、雙向認證、快速干擾協調、雙向認證加密、跨層調度優化等多項技術,能夠支持具有低時延、高可靠、高同步、高并發和高安全傳輸業務的應用場景。其峰值速度能夠達到900Mbps,對比Wi-Fi 802.11n的理論峰值速度為600Mbps,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則只有300Mbps。

                  而對標藍牙的SLE則采用了華為提供的Polar編碼提升傳輸可靠性、減少重傳節省功耗,支持最大4MHz傳輸帶寬、最大8PSK調制、支持一對多可靠組播、支持4KHz短時延交互、安全配對、隱私保護等特性,可以做到低功耗和低延時的同時,擁有更遠的覆蓋范圍,能夠更好地支持低功耗場景下的應用。

                  尤其難得的是,這兩種模式的技術服務和應用并不是像Wi-Fi和藍牙一樣處于割裂的狀態,而是融合統一的。通過“一標多?!钡男问剑瑑烧吣軌蜃龅较嗷パa充,并根據業務的需求進行持續平滑演進,在擁有更高速率的同時,做到低功耗和低延時,還能擁有更遠的覆蓋范圍。

                  不僅如此,星閃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代替藍牙、Wi-Fi,其絕大部分星閃相關產品也會同時兼容藍牙和Wi-Fi,給用戶擁有更多選擇的同時,也讓用戶能通過直觀的對比來感受星閃與傳統無線連接技術的不同,直觀地感受到底哪種技術更具實力。

                  星閃會帶來哪些變革?

                  車載場景是星閃最早布局的使用場景,也是目前來看消費者可能最先能夠感受到星閃魅力的場景。早在2021年4月,星閃聯盟就展示了基于星閃技術的原型樣機展示系統,其中包含了星閃超短時延測試系統、星閃主動降噪原型系統、星閃無損環繞聲場原型系統等。其中北汽和華為聯合研發和演示的星閃主動降噪原型系統,在業界首次驗證了無線主動降噪在技術上的可行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星閃技術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應用

                  事實上,對于車載環境中的信息通信而言,可靠和實時是信息傳輸的最高要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傳統線束傳輸具有天然的優勢,然而隨著智能駕駛的崛起,汽車控制器數量不斷增加,導致線束用量和成本上升,難以滿足靈活部件的要求,這種情況下,產業無線化成為大趨勢。

                  尤其是在交互投屏、無鑰匙進入、多攝像頭畫面傳輸、音響信號傳輸等等場景中,無線傳輸體現出了更大的優勢,還可能會成為自動駕駛的前置條件,利用其低功耗、低時延的特性,在車與車之間形成互聯,在自動駕駛過程中也能夠提供更高效率,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在此次HDC現場,華為展示了4KHz回報率的星閃電競鼠標演示,不少親身體驗的參與者都紛紛表示“打開了新世界”,在電腦屏幕上幾乎看不到演示,即使快速滑動也非常跟手。但事實上星閃不僅在鼠標等操作設備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在無線音樂領域也能發揮很大的優勢。

                  據《2022音頻產品使用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已經超過了6.3億,在報告調研的受訪者中有61%的用戶表示希望得到高分辨率或無損音質。而與此同時,市面上常見的藍牙無線設備傳輸速率只有2Mbps,難以滿足無線音頻傳輸需求,而星閃卻可以通過更高速率使無損錄音室級品質的音頻體驗成為可能。

                  不僅如此,尤其星閃的抗干擾能力也使其在地鐵、火車站、商圈等人員密集的使用場景中也不會出現連接不穩定、品質下降的問題,提供了更高的穩定性。

                  再例如,當我們玩一些體感類游戲的時候,支持的傳感器越多動作捕捉就會越精準,游戲時也就越不容易出錯,如果能夠同時連接多個手柄等設備,就可以叫上全家一起玩游戲。而目前的星閃技術已經可以支持10個體感傳感器同時收發信號,并且能夠實現微秒級的誤差對齊,能夠精準捕捉用戶頭部、軀干和四肢的動作。

                  這不僅對于現在的各種體感游戲而言非常有用,并且構成了更具沉浸感的人機交互體驗的基礎,使元宇宙、XR游戲等新應用成為了可能。不僅如此,在智能制造等更多領域中,更高吞吐量、更強穩定性的星閃也能夠為各類工業流程中諸如動作控制、移動機器人、流程監控等方面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甚至是為行業帶來一場新的變革。

                  星閃應用場景

                  結語

                  在HDC大會上,余承東提到了一句詩。他說:回首過去,“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寫于李白被流放途中受到赦免之時,表達了經歷磨難而后得到解脫的激蕩情懷,我想這也是今年很多華為人能夠感同身受的一種情緒。

                  毫無疑問,今年對于華為而言是特別的一年:鴻蒙4.0廣受好評,已經成為了iOS、Android以外的第三大系統,星閃技術也進入“商用元年”。華為正在掙脫束縛,重新回到高速發展的道路上。

                  目前在鴻蒙智聯的生態圈中,已經有超過2400家合作伙伴,鴻蒙智聯生態設備累計新增數量已經突破3.6億臺,覆蓋了智能家居的方方面面,華為領軍的萬物互聯革命號角已經吹響,而星閃作為一種高可靠性、高性能的連接技術能夠為鴻蒙系統提供有效支撐,提供更好的無線連接體驗,讓“萬物互聯”更進一步,乃至掀起新的變革。

                  盡管星閃技術有很多優點,但我們也應該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它并不是完美無缺的,盡管目前余承東聲稱星閃能夠領先于其他無線連接技術,但在實際應用中能否在蘋果、谷歌、三星等其他廠商的類似技術的競爭中取得消費者的青睞,其兼容性與安全性是否真的名副其實?這些問題還要等待市場的檢驗,也許“輕舟已過萬重山”只是一個開始,“前路漫漫亦燦燦”才是真正考驗……

                  標簽:

                  上一篇:傳媒娛樂板塊持續走低 上海電影跌超7%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