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紡織服裝大省,品牌服裝家紡產業一直是江蘇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在促消費、穩就業、保增長、穩出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對愈發嚴峻的出口形勢,江蘇品牌服裝家紡,必須找到新的優勢所在。
【資料圖】
設計,是產業鏈的上游、“微笑曲線”的起點。通過做強設計環節,助力品牌服裝家紡產業鏈創新蝶變,實現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正是紡織服裝大省樹立新優勢的關鍵所在。連日來,記者走訪省內多家品牌服裝、品牌家紡企業,探看設計如何為產業鏈賦能。
需求導向,讓創意設計更好“變現”
在一套名為“Style3D”的系統里點擊“切換面料”,以3D廓形呈現的服裝立馬就“換了皮膚”,屏幕上面料垂感、花型、肌理清晰可見,仿真度高達99%,基本不存在色差,面料成分、克重等屬性也一一展示……
在位于南京市雨花臺區的江蘇舜天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研發中心,公司總經理助理、設計研發中心負責人劉佳琦,為記者演示了應用數字化進行定制設計的場景,“根據客戶需求,設計師只用打開面料庫點擊鼠標,就能實現一鍵切換面料,實現‘私人定制’”。
隨著技術的發展,制造企業尤其是紡織服裝企業,紛紛進行“智改數轉”,搭建起數字化設計平臺,提高研發數字化水平,效果顯而易見——“以前,外貿成衣生產實際上要提前半年,因為要經過五六輪樣衣溝通。應用3D設計,可以將周期縮短到幾個小時,兩三天就能和客戶達成成衣共識。”劉佳琦感慨說。
設計環節數字化,不僅帶來研發方面的便捷,也能更好實現客戶個性化的需求。
“品牌服裝的設計需要講究個性化,一方面是要對消費者群體進行細分,針對性了解服裝場景、風格、性能,另一方面是對產品細分,利用數字平臺的版型庫、面料庫、廓形庫,更好地設計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服裝。”劉佳琦說。
當前,紡織服裝行業綠色環保的需求越來越高。在江蘇恒田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件“種出來的衣服”,它采用玉米秸稈制成的聚乳酸材料制作,可在一定溫度和穩定環境下實現自然降解,徹底告別環境污染。“我們利用再生技術、原液染色技術、可降解技術實現了可持續面料的研發。”公司設計部經理董傳利介紹,自2016年以來,該企業累計采購3000多噸再生紗線,累計回收再利用了約2.03億個塑料瓶,相當于減少12700噸的碳排放,節約18800噸水。
“設計,歸根結底要基于消費者需求,通過深挖需求,將其轉化為產品。如何持續有力滿足消費者動態需求,是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的持續挑戰,也是做強設計研發環節、實現‘設計變現’的關鍵。”江蘇蘇美達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楨鋼說。
江南大學服裝設計與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沈雷介紹,在2020年疫情后的三年時間里,不少服裝企業出現營收和利潤額的下跌,與之對應的是,更多企業在持續增加專職研發人員數量,加大設計研發費用的投入。“針對服裝企業的困境,自主進行研發和設計,尋求服裝的獨特性設計,成為企業的逆境求生之法。”沈雷說。
可以看出,在品牌服裝家紡領域,創意設計,直接決定著產品銷量,成為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2010年左右,中國出口的紡織服裝產業規模占全球約65%,但利潤只占全球10%;2020年時,產業規模降到55%,但利潤卻提升至20%。歸根結底是我國服裝行業設計環節提升了,原創程度更高,附加值也更高了。
短板仍在,自主設計能力有待提升
2022年,全省品牌服裝家紡產業鏈(按照紡紗織造、服裝制造等口徑)營業收入達6581億元,占全國比重16.2%;生產服裝21.5億件,占全國比重10%;家紡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其中床上用品占全球近60%。
盡管優勢還在,但品牌服裝家紡產業鏈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短板,特別是創意設計環節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市場認同度還不夠高。
采訪中,記者聽到一個故事——“疫情期間,有個客戶就把公司的訂單取消了,我們問他為什么取消,他說他指定的是美國的面料,現在疫情期間美國面料到不了中國,所以只能取消。但其實他們指定的美國公司的面料,也是我們國內設計和研發的。之所以他們不認我們國內的面料企業,就是因為很長時間里,我們的產品都是模仿和貼牌。”
這也是江蘇紡織服裝產業現有問題的縮影。省工信廳調研顯示,目前不少服裝家紡企業仍以貼牌代加工為主,客戶提供什么版型樣式就生產什么,自主設計驅動力不足,服裝面料、色彩、流行趨勢等創意設計和個性化定制環節有所欠缺,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此外,設計平臺、設計工具庫、知識庫等創意設計手段的開發和應用還不能滿足企業和機構的需求。
研發設計被擺在愈發重要位置,該如何找到合適的研發設計人才?
“從產品的角度,家紡設計分為幾大類:第一類是面料材質的設計;第二類是花型、花紋、顏色的設計;第三類是包裝設計。”黃楨鋼說,圍繞著這三大類設計需求,對專業型、復合型人才也提出新要求:不僅需要懂全流程的專業性人才,將需求轉化到產品中,還需要懂溝通的人才,從最前端的市場調研到產品打造再到營銷方案的制定,需要整個鏈條上所有的團隊去努力,這也要求設計人員要有團隊協作能力。
在產教結合方面,不少企業反映,目前3D技術在服裝上應用上的教學還不夠普及,對于服裝設計的教學不夠前沿,“一方面,很多服裝設計人才面臨就業難題,不少院校開始取消服裝設計專業;另一方面,我們企業又很缺服裝設計人員,尤其是懂3D和數字化軟件的設計人員。有時候從學校招聘的人員,進入企業還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培養,并不能實現精準的無縫銜接。”一家企業負責人說。
“作為服裝企業,我們期待更高層次的‘整合’,將獨立的設計師、面料廠商、生產廠商、高校聚合起來,將散落的能力連起來,形成更大的平臺,將整個服裝設計的價值鏈打通。”劉佳琦直言,設計師沒法開發軟件、研發面料,但是設計師卻能夠更直觀地了解需求,給其他端提供相應的反饋和改進建議。
多端聚合,打通創意設計全鏈條
事實上,促進品牌服裝家紡行業設計能力進一步提升,省內各方正在持續發力。
在企業端,江蘇舜天等企業正積極促進企業與相關高校的產教融合,聘請行業協會、高校等專家擔任顧問,與南藝、金科、南傳等專業院校展開企校合作,開發數字化設計的教學方案,培養更多的數字化設計人才,并積極申報教育部產教融合項目。
省內多所服裝紡織類高校院所也著手構建與企業的合作共同體。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院院長徐雪漫介紹,學院將通過共建具有產業特色的教學實踐基地、指導學生參觀考察、崗位實習,引入企業新品研發項目,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典型生產案例納入教學內容,創新校企合作項目班,人才培養定制班,全方面打造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為各方“牽線搭橋”,省服裝協會會長龔慧娟介紹,今年以來,協會有針對性地開展行業調研,舉辦江蘇紡織服裝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產業集群大會,開展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和培訓,進行江蘇省紡織服裝企業服裝人才需求的專題調研并生成報告發布,首次開展了2023年江蘇省服裝品牌競爭力評價工作,舉辦供應鏈大會、設計師與面料對接會,組織江蘇省十佳服裝設計師評選、服裝院校設計大賽等,助力全行業設計創新能力的提升。
讓設計賦能品牌服裝家紡產業鏈,正在愈發被重視。7月28日,江蘇省創意設計賦能服裝家紡產業鏈活動在無錫舉行,省內相關院校、創意設計機構、服裝家紡企業紛紛發布創意設計供需清單,當天19個合作意向項目簽約。
記者了解到,去年9月,江蘇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全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推動中小企業瞄準面料、紗線、裝備等細分市場專注創新能力與管理能力提升,推動紡織服裝領域數字化設計平臺建設,到2025年底,全省培育4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未來,江蘇將以創意設計工作為重要抓手,賦能品牌服裝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運用數字化技術提升創意設計賦能水平,引導服裝家紡外貿企業通過建設創意設計部門或與設計機構、設計師等開展合作,推動企業、設計機構與材料供應商、科研院所開展供需對接,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省工信廳消費品工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許愿 付奇
實習生 吳雨航
標簽:
大運觀察丨國際大體聯秘書長盛贊:成都大運會為世界青年實現夢想搭建舞臺
2023-08-06聊10句天 ChatGPT要費半斤水?專家呼吁建立數據中心用水國標
2023-08-06成都大運會:小新視角
2023-08-06FIBA3x3挑戰賽宜昌站今日結束 趙嘉仁所在的無錫隊奪得冠軍
2023-08-06日產中國銷量59507輛,同比下滑41%,商用車銷量暴跌
2023-08-06“友誼”輸油管道波蘭段發生泄漏
2023-08-06自以為很紅卻被演唱會打臉 媒體:演唱會外打群架是打偶像的臉 基本情況講解
2023-08-06太平洋財險浙江分公司總經理蘇金華任職已有2年 從寧波升任而來
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