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諸多創新藥企還在收縮管線、艱難度日之際,已有多家港股18A Biotech(即通過港交所18A上市規則實現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率先突破盈虧平衡點,向行業釋放出積極信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已有諾輝健康、康方生物、和鉑醫藥等多家港股18A Biotech上半年成功扭虧為盈。資本市場也給出積極反饋,公司發布業績預盈公告后,多數股價均應聲上漲。
CIC灼識咨詢分析師盧禮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多家港股18A Biotech實現半年度盈利,向投資者交出“里程碑式”業績答卷,這意味著盈虧平衡對于Biotech來說并非遙不可及,印證了Biotech的研發創新能力和商業化能力,同時也預示著更加樂觀的回報預期,為投資人注入一劑強心針。
(資料圖)
創新藥業績貢獻幾何
8月4日,諾輝健康發布正面盈利警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將錄得經調整凈溢利逾人民幣4500萬元,而上年同期則為經調整凈虧損人民幣1.06億元。公司表示,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首次實現12個月經常性盈利。
此前,康方生物、和鉑醫藥等港股18ABiotech也先后發布正面盈利公告,宣告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如今年上半年,和鉑醫藥總收入同比增長約44.9%至約4000萬美元,溢利在200萬美元至400萬美元之間。
可以看到,幾家港股18A Biotech“突圍”實現盈利背后的原因不一,而創新藥貢獻利潤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其中,創新藥的利潤貢獻主要來自License-out(對外授權)以及銷售增長。
諾輝健康在業績預盈公告中表示,上半年扭虧為盈主要是由于公司產品的商業化進程,營銷成本、管理成本和研發成本的預期成本控制等。公司在此前公布的正面盈利警告中,指出旗下三款產品常衛清、噗噗管及幽幽管來自醫院及直接面向消費者等渠道的收入增加,及上述產品的毛利增加。這三款產品為諾輝健康旗下用于腸癌早篩、幽門螺桿菌自測的明星產品。
專注于腫瘤及免疫性疾病的創新藥企和鉑醫藥的凈利潤并非全部由旗下創新藥所貢獻。具體而言,一方面是全球產品管線及創新療法研發業務Harbour Therapeutics創新產品的授權收入;另一方面來自全資CRO(合同研究組織)子公司Nona Biosciences(諾納生物)的收入大幅增加。此外還得益于提高業務營運效率、改善成本控制。
提振行業信心
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Biotech上市后面臨的最大爭議,是持續燒錢研發,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自我造血。多家港股18A Biotech實現半年度盈利,對于行業的提振意義還是很大的。
不管是通過創新藥品銷售、產品License-out獲得首付款,還是通過轉型CRO做項目等來獲得現金流乃至盈利,均是Biotech拿到的真金白銀,也是自身造血能力的體現。“有自身造血能力,能夠活下去,對Biotech來說是最大的意義。對于拉回當前資本市場對于Biotech的悲觀預期,實現盈利也是一個重要的積極信號。”劉盛宇表示。
“對于創新藥企而言,創新產品銷售和License-out成果均是評估創新藥企發展潛力的核心側面。”盧禮康認為,就后者而言,一方面,License-out體現了標的項目的臨床價值受到行業認可,受讓方對于該產品的商業化預期樂觀;另一方面,授權方短期內能獲得即時現金流,將創新研發投入的回報前置。同時能有效“自我輸血”,以支持其他項目的研發和商業化及公司運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基于強健的研發能力支持,License-out將會是創新藥企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劉盛宇表示,評估Biotech是否有一個相對穩定持久的盈利預期,最主要還是公司布局的靶點,所準備的研發管線,以及各種獲取現金流的策略去支撐管線的研發投入,這樣才能逐步完成自身的發展和迭代。如果公司產品、管線單一,持續經營的穩定性會相對較差。
盧禮康認為,評估Biotech的盈利能力,還是需要回歸基本面,從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鏈路綜合考察是否能夠形成閉環。具體而言,需要考察管線資產的適應癥布局、開發策略、產能管理能力,以及商業化的推進能力。在此基礎之上,更需考察某個產品的成功經驗是否能夠復制、推廣到其他產品,以此持續營造閉環,打造飛輪效應,形成高效率、高質量的盈利成長路徑。
標簽:
FIBA3x3挑戰賽宜昌站今日結束 趙嘉仁所在的無錫隊奪得冠軍
2023-08-06日產中國銷量59507輛,同比下滑41%,商用車銷量暴跌
2023-08-06“友誼”輸油管道波蘭段發生泄漏
2023-08-06自以為很紅卻被演唱會打臉 媒體:演唱會外打群架是打偶像的臉 基本情況講解
2023-08-06太平洋財險浙江分公司總經理蘇金華任職已有2年 從寧波升任而來
2023-08-06韓國警方抓獲46名“殺人預告”發帖者
2023-08-06黃黑生涯十六載,我橫隊史出場數第一的門將,南看...
2023-08-067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為102.3% 市場供需兩端更趨均衡
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