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以流量為主導的匿名狂歡中,一出出網絡輿論釀成的悲劇持續上演:從“尋親男孩”劉學州遭網暴后服藥去世,到“粉發女孩”鄭靈華遭網絡謾罵后抑郁離世,再到孩子遭車禍離世的母親因網友的言論不堪重負墜樓……那些隨手一發的評論,脫口而出的謾罵,一次又一次扎在了被攻擊者的心上。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普通民眾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在網絡上趕場吃瓜成了一些網友的生活,他們熱衷于“審判”他人,以正義之名實施惡行。匿名的自由令他們無法自拔,習慣于單方面的接受和麻木的復制轉發,逐漸失去對信息的反省和辨識。一旦遇到意見相悖的人,就不假思索“激情開噴”,甚至呼朋引伴地對其進行“人肉”“爆破”。
而匿名性使得對攻擊者予以追責變得困難,加劇部分網友“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忽視了對自身行為的約束。戴上匿名面具,讓自己的攻擊抵達別人的私信和評論區,心安理得地釋放惡意。網絡暴力不僅會給當事人造成焦慮、抑郁、自卑等影響,也挑戰著網絡空間的安全與秩序,腐蝕社會的風氣,會蔓延到現實世界,滋生暴力行為,加大社會治安壓力。
應對網暴,需要多方面努力和合作。就媒體而言,應起到把關和導向的作用。奉行客觀公正原則,避免片面報道,導致新聞失真,不能“唯流量論”,利用“人血饅頭”引導輿論、激化矛盾。就平臺而言,要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加強全傳播鏈條的審核。建構預防和快速響應機制,通過完善關鍵詞檢測識別系統,細化網暴內容界定標準,打造快速舉報通道等措施,維護良好的輿論環境。相關部門應該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加強聯合執法,打擊人肉搜索等違法行為。廣大網民頻繁在互聯網上沖浪,應明白語言的分量,時刻警醒自己避免“惡從口出”。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莫讓自己的鍵盤成為傷人的利劍!(石夢琦)
標簽:
怎么給圖片加貼紙?學會這幾種方法就夠了|全球今亮點
2023-06-07降本增效 納濾膜技術助力中藥產業發展
2023-06-07學子高考前夕遺失準考證,通城民警緊急找回_觀察
2023-06-07超棒!東盟國家媒體記者體驗中國-東盟傳媒港人工智能演播室|每日看點
2023-06-07全球熱頭條丨警惕“一元小彩票”風靡中小學:有未成年沉迷購買
2023-06-07通州區鮮花小鎮向全國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免費開放|天天最新
2023-06-07眼病應早篩查早診治 多項義診講座等你來 環球簡訊
2023-06-07廣西:市場化融資推進住房保障項目建設|世界熱消息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