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注 > 詳情

                  太空“種菜”成果豐碩 航天育種培育的超級蔬菜豐富百姓餐桌_每日快播

                  2023-04-26 15:54:44來源:央視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央視網消息:航天技術不僅可以穿在我們身上,還能吃進我們嘴里。在北京的一家航天育種實驗示范基地,記者就看到了用上過太空的育種材料培育的瓜果蔬菜。

                  總臺央視記者 吳天白:我手里拿的這顆小番茄就是通過航天育種技術培育獲得的,雖然它的外觀看起來和傳統小番茄沒有什么兩樣,但通過航天育種技術的培育,這種小番茄產量更高、味道更好。

                  神舟綠鵬農業科技公司育種團隊負責人 晏武:像地面的小番茄一般生長到6穗到7穗果,但是像這種一年能長到20多穗果,同樣一平米的產量可能是3倍到4倍。

                  航天育種可以利用太空獨有的宇宙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空間環境因素的復合作用,獲得更豐富的育種材料,讓育種專家能更快地培育新品種、縮短育種周期。

                  神舟綠鵬農業科技公司育種團隊負責人 晏武:這個品種是我們的杭椒24502,這個是一個網紋甜瓜,那邊是個灰綠皮的,這邊是黃皮白肉的品種。我們棚里面一共種了有100多個品種,有些品種抗病,有的品種非常好吃,有的品種產量非常高。好的品種我們也是大力推廣,在國內都有一定的種植面積。

                  在航天育種實驗示范基地,記者了解到,自1987年我國首次將水稻、辣椒等農作物種子送上太空以來,我國先后40多次通過返回式衛星或載人航天器,把上千種植物種子送入太空。通過國審或者省審的航天育種新品種超過300個,年種植推廣面積3000多萬畝,取得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趙輝:航天對國家糧食安全和種業科技創新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利用它(進入太空)的能力和資源。神舟十六號任務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面向社會征集航天育種的搭載實驗項目,支撐國家農業和種業科研機構和育種家的科學研究和品種選育。

                  標簽:

                  上一篇:天天資訊:專家稱金價盤整,但其趨勢仍向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