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注 > 詳情

                  寸紙寸金 這本詩集為啥這么“貴”?

                  2023-04-25 12:37:38來源:中國青年網

                  央視新聞聯合全國博物館推出

                  文博科普產品《文博日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一起來認識

                  南宋淳熙刻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草堂先生”詩作流傳至今

                  “杜粉”們功不可沒

                  杜甫傳世詩作共計1400多首

                  這些膾炙人口的詩篇得以流傳

                  粉絲們貢獻了很大一份力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就是其中之一

                  他曾手書杜甫兩川夔峽詩詩碑300余方

                  不過杜詩流傳最普遍的方式卻是刻本

                  自宋代以來

                  “杜粉”們編纂的各種集本達上萬冊

                  最為珍稀的便是這部南宋淳熙刻本

                  詩集尊稱杜甫為“草堂先生”

                  彰顯了杜甫與草堂的不解之緣

                  公元760年春天

                  杜甫為躲避安史之亂來到四川成都

                  在浣花溪畔修建茅草屋

                  這便是如今杜甫草堂的前身

                  杜甫目睹人民罹難慘狀

                  發出了憤懣的慨嘆之音“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寸紙寸金的“海內孤本”

                  名副其實的舉世無雙

                  這本南宋淳熙刻本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

                  原二十卷

                  現僅殘存六卷共八十七頁但每一頁都是無價之寶

                  “金貴”之處在于:

                  材質為紙

                  文博界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紙一千,絹八百”

                  意為以紙為載體的文物

                  可以保存的年限不過一千年

                  而以絹為載體的文物

                  最多保存八百年這部紙質詩集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

                  可見其難能可貴

                  宋代刻印

                  坊間曾傳“一頁宋版,一兩黃金”

                  雕版印刷興盛于宋

                  其刻印精工、流傳稀少

                  故有“寸紙寸金”之說

                  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宋代杜集刻本

                  也不足20部

                  這部宋刻杜集的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查無此書

                  “存書無卷首,無序目可查,不知何人所輯。書體甚奇,雖有編年,不以年次。”

                  這部古籍不見于海內外公私目錄著錄

                  意味著全世界“僅此一本”是名副其實的“海內孤本”

                  這件孤品完善保存

                  離不開這位“護寶人”

                  《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得以完善保存

                  不得不提到它背后的“護寶人”

                  李一氓先生

                  1964年夏天

                  在北京中國書店一隅

                  這位四川籍的革命老前輩

                  與《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不期而遇

                  他千里之外為杜甫草堂“代購”了此書

                  并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考證著錄

                  這部詩集“書中匡字缺筆、慎字缺筆”

                  約可斷定為南宋淳熙刊本

                  依紙質字體約可斷為建陽刊本

                  李一氓用“浮簽”在書頁上方加以備注

                  △匡字缺筆

                  △慎字缺筆

                  當時,北京圖書館希望能保存此孤本

                  可懷著“草堂先生應重歸草堂”的

                  敬意與情懷

                  李一氓還是將此書寄送至

                  成都杜甫草堂珍藏

                  見之得興衰沉浮

                  閱之品歷史春秋

                  這本裝滿時間印跡的詩集

                  開卷可誦,閉卷可思

                  (來源:央視新聞)

                  標簽:

                  上一篇:招商銀行上班時間中午可以辦卡嗎_招商銀行上班時間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