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蟲是鱗翅目(Lepidoptera)昆蟲(蝶、蛾)的幼蟲。體圓柱形,分13節,有3對胸足和數對腹足。頭兩側各有6眼,觸角短,腭強壯。那么被毛毛蟲蟄了怎么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2、被毛毛蟲蟄了的這癥狀:
(資料圖)
3、毛毛蟲蟄后應該迅速醫治,同時應該格外注意過敏癥狀
4、可能癥狀:
5、①毛毛蟲皮炎: 皮膚痕癢、接觸性皮炎、水皰、鞭痕、小紅包、疼痛。
6、②如果毛毛蟲細毛刺入眼,可能導致急性結膜炎。
7、③鱗翅目皮炎: 蕁麻疹、上呼吸道感染、惡心、嘔吐、頭痛、支氣管痙攣。
8、④接觸亞洲松毛蟲可能導致發癢的皮疹,甚至導致各種形式的關節炎(多發性關節炎、多軟骨炎、慢性骨關節炎)
9、⑤接觸南美“Lonomia”毛毛蟲會導致流血和腎衰竭。大量接觸(比如撿起有很多這類毛毛蟲的草木)是非常危險的,甚至是致命的。這類毛毛蟲存在于巴西,體內含有一種抗蛇毒素。
10、如若被毛毛蟲蟄傷,應盡量保持鎮定。如果你非常鎮定,治療毛毛蟲蟄傷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如果你四處走動,毒素擴散得更快。要知道,歐洲和北美的絕大部分毛毛蟲蟄傷雖然很痛,但都無生命危險。毛毛蟲蟄傷致死的只是極少數情況。
11、如果毛毛蟲蟄傷你后還待在你身上,要移走它。使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千萬不要直接用手抓。
12、用透明膠帶在傷口處反復粘貼,可以清除毛毛蟲體刺、細毛及毒素。 不過,每次粘貼的時候,膠布要換一個位置,以免被再次刺傷。
13、商業去角質面膜可以替代透明膠布。
14、用肥皂和水清洗傷口。脫掉所有染毒的衣物,然后用熱水清洗。
15、洗完傷口后,可以將冰袋置于傷口處進行冰敷。當刺痛感減弱后(大約15-20分鐘),可以在傷口處涂抹小蘇打和水混合成的膏劑。
16、如果有條件,可以進行局部麻醉。
17、一些非處方止痛藥非常有用的,比如泰勒諾或者撲熱息痛。按照說明書使用即可。
18、提起傷口可以使腫脹最小。
19、如果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小時內,可以再每小時冰敷15-20分鐘。
20、濕衣服可以代替冰袋。
21、時刻注意蟄傷。留意分泌物、皮疹、腫脹及顏色的變化。如果癥狀加劇,要尋求醫療幫助。
22、如果病人出現哮喘、花粉過敏及其他過敏癥狀,而且癥狀加劇,應立即就醫。
23、記錄下蟄傷你的毛毛蟲。如果你之后觀察到新的或者更嚴重的癥狀,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手頭上沒有照相機,可以記下其特征——顏色、相對長度、結構、體刺的大概數目和結構。應該當心的毛毛蟲包括:
24、具蓋絨蛾毛蟲:這是美國和中美地區最危險的毛毛蟲。它是法蘭絨蛾的幼蟲,分布在馬里蘭洲和墨西哥之間。這種毛毛蟲個頭越大,越危險。它們分布在各種各樣的喬木和灌木上,包括榆樹、楓樹、橡樹、美國梧桐等,最常見于6月-9月。所有被蟄傷的患者都會感到疼痛,而其中三分之一還會出現頭痛、肌肉痙攣、呼吸困難和抽搐的癥狀。
25、刺玫瑰毛毛蟲:生活在灌木叢或者紫荊、橡樹、山核桃、月桂、野生櫻桃樹和美國梧桐的"低矮枝杈上。
26、鞍背刺蛾毛蟲:這類毛毛蟲蟄傷會帶來劇痛。它們經常分布在落葉林(例如栗樹、櫻桃樹、橡樹、菩提樹和李子樹),有時也出現在玉米上。
27、毛毛蟲:這類毛毛蟲經常分布于橡樹、山毛櫸、栗樹、柳樹、梨樹、月桂、野生櫻桃樹和其他樹木。
28、雄鹿大蠶蛾毛毛蟲:具有毒刺,分布于橡樹和柳樹,常見于春天到盛夏。
29、玉米天蠶蛾毛毛蟲:具有毒刺,生活在玉米、玫瑰、柳樹、菩提樹、榆樹、橡樹、山毛櫸、蘋果樹、白蠟、紅醋栗和三葉草等植物上,多出現在春天到盛夏。
30、女巫蛾毛毛蟲:看起來像一片干枯的葉子,生活在喬木和灌木的低矮枝杈上,比如橡樹、栗樹、山茱萸、簧樟樹和白蠟等。
31、噴火毛毛蟲(澳大利亞):這類毛毛蟲可以噴射液體,如果細毛進入皮膚沒有拔出,可以導致接觸性皮疹。
32、被毛毛蟲蟄了后的妙招
33、首先,拿一頭新鮮的大蒜,剝皮后放在石碗里砸碎。一定要砸的碎碎的,搗成泥。找一個鐵勺子,把蒜泥舀出來,均勻的涂抹在疼痛處,注意要輕輕的。
34、涂抹上蒜泥之后,你會感覺到癥狀接著就減輕了,而且還比較舒服。看著時間,等15分鐘以后,輕輕的把皮膚上的蒜泥去掉。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醫用膠帶,沒有膠帶可以用最便宜的膏藥代替。把膠帶結實的貼在傷口處。
35、再讓膠帶在傷口上停留五分鐘,然后撕起一個邊,猛的一下把膏藥撕下來。這時候,用手按一下剛才的疼痛處,沒有癥狀了。因為蒜泥既消炎又止痛,膠帶也把毒刺拔出來了。
36、注意事項:
37、注意,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把握。比如蒜泥涂上的時間不能過短,否則不容易讓毒刺冒出來。也不能時間太長,因為那樣容易干燥,讓膠帶變得沒有那么粘。
本文不小心被毛毛蟲蟄了怎么辦,被毛毛蟲蟄了怎么辦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