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注 > 詳情

                  高燒多日不退,癥狀類似流感…仁濟醫院找出元兇:竟是“鸚鵡熱”

                  2023-04-20 18:15:51來源:東方網

                  高燒不退,既不是甲流,也不是新冠。近日,嚴阿伯(化名)無明顯原因發熱近二十來天,按流感自行服藥多日,高燒仍然不退,幾經波折最后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感染科。然而多日藥物治療下,肺部感染仍未見好轉,肺葉上的絮狀片影就像一團迷霧時時縈繞在感染科醫生的心頭。

                  “會不會是少見的鸚鵡熱病?”結合病人癥狀和臨床經驗感染科副主任陳小松大膽猜想。在進行自主纖支鏡檢查和肺泡灌洗等檢查后,檢測結果驗證了陳小松的判斷:鸚鵡熱衣原體。這為后續治療提供了方向,目前病人癥狀日趨好轉,已順利出院。


                  【資料圖】

                  抽絲剝繭,找出“罪魁禍首”

                  64歲的嚴阿伯三周前突然出現咳嗽、咳痰,在河南老家當地醫院進行化痰治療后,癥狀反倒逐漸加重,相繼出現畏寒、尿急、乏力、體溫39度以上高熱不退等癥狀。眼見老人一天天被折磨,一家人倍感疑惑,明明看著就像感冒,奈何這么久不見好轉,心急如焚之下,3月底帶著老人趕至仁濟醫院。

                  到院后,經過問診和檢查發現,老人診斷肺部重癥感染,同時患有2型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肺部已經有大片‘白肺’出現,這肯定不是普通的感冒,像新冠和流感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蹊蹺的是,流感、新冠,以及結核、真菌、霉菌、血培養等多項可能引發感染的檢查結果均是“陰性”,無疑給感染科的醫生們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通過嚴謹回溯病史,對癥狀、病情、檢查結果等“抽絲剝繭”式的分析討論后,感染科團隊大膽判斷患者很可能是感染了少見的“鸚鵡熱”。陳小松立刻安排為患者進行肺泡灌洗,主治醫生王長生為嚴阿伯進行了纖支鏡檢查下的肺泡灌洗,留取灌洗液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測,并通過mNGS檢查,確診了嚴阿伯感染了鸚鵡熱衣原體。結合老人多種健康問題及時調整用藥,2天后嚴阿伯體溫即恢復正常,病情好轉,并已于近期順利出院。

                  據悉,“鸚鵡熱”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由一種不典型病原體——鸚鵡熱衣原體引起。不僅是鸚鵡,其他禽鳥類包括家禽和野生動物都可以攜帶并感染這種病原體。

                  這個結果讓嚴阿伯和他家人都很意外,嚴阿伯在家沒養過什么寵物,除了經常去菜場買買菜,沒跟動物有過直接接觸,更不清楚"鸚鵡熱"到底是個什么病?“主要經呼吸道吸入或密切接觸病鳥感染“鸚鵡熱”,傳染來源是帶菌的禽鳥及其分泌/排泄物。寵物鳥飼主、獸醫、寵物店或從事家禽飼養售賣加工人員,都是“鸚鵡熱”的高危人群。”陳小松解釋。

                  對癥,才能藥到病除?

                  治療鸚鵡熱衣原體感染,一些常規的抗生素是沒有用的,它只對特定的抗生素敏感。首選是四環素類藥物,經過針對性的方案治療,嚴阿伯的身體各項指標開始恢復正常,炎癥指標穩步下降,肺部感染灶逐步吸收。

                  陳小松表示,作為一種傳染病,鸚鵡熱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區,該病的潛伏期一般為5-14日。感染前期與禽流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癥狀極為相似,過去由于臨床檢測困難,“鸚鵡熱”很易被漏診誤診。近年來,隨著宏基因二代測序技術(mNGS)在微生物檢測中應用日漸廣泛,這一曾經被認為罕見的疾病才被大眾逐步了解。??

                  對此,也提醒廣大市民,如果所處環境可能會接觸鳥類,需注意預防“鸚鵡熱”,特別是接觸禽鳥后,必須要及時洗手。從事禽類運輸、售賣、宰殺等工作的人群,應正確佩戴口罩,做好環境衛生和消毒。如果在接觸禽鳥后,出現高熱、咳嗽、頭痛、肌肉疼痛等癥狀時應及時至醫院就診,并告知禽鳥類接觸史,讓醫生更好地進行診斷。

                  標簽:

                  上一篇:全球觀熱點:形容秋天的浪漫季節_形容秋天的浪漫詩句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