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合肥1月2日電(記者常河、丁一鳴)日前,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保衛教授課題組宣布,在大別山高海拔地區發現蛙類新種,并將其命名為大別山姬蛙。相關成果近期發表于國際期刊《動物雜志》。
作為一類小型蛙類,姬蛙屬的物種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此前國內共有9種姬蛙分布,分別為北侖姬蛙、緬甸姬蛙、粗皮姬蛙、梵凈山姬蛙、飾紋姬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穆氏姬蛙、花姬蛙。其中,大別山地區分布有3種:飾紋姬蛙、合征姬蛙和小弧斑姬蛙。
2020年至2021年,張保衛課題組在大別山高海拔地區采集到姬蛙類標本數只,經研究發現,它們與姬蛙屬已知物種間在形態上均存在差異,故對其分類進行了系統研究。基于分子系統學、形態學和生物聲學的研究結果都證實了其應為一新物種。研究者將其命名為大別山姬蛙,物種名源于模式產地——大別山地區。長期以來,在大別山高海拔地區分布的姬蛙被認為是“合征姬蛙”,這一發現提示此前的“合征姬蛙”應該是一個誤判。
大別山位于皖、鄂、豫三省交界處,是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氣候屬于華東濕潤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樣化的環境為多種動、植物的生長棲息提供了有利條件。該新種的發現不僅增加了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也提示中國廣大地區仍有許多未知的物種等待科學家們進行探索與研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