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注 > 詳情

                  去年營收普降!券商資管公募擴容、私募壓降,“兩超”格局延續,頭部如何布局? 世界觀焦點

                  2023-04-08 13:54:40來源:新浪財經

                  權益市場波動疊加債市大幅調整,2022年券商資管業績普遍下滑。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發布年報的23家上市券商中,有16家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簡稱“資管收入”)同比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占比超過三分之二。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依舊保持斷層領先地位,兩家合計占據半壁江山(按23家計)。

                  具體來看,在資管新規正式落地的2022年,券商私募資管規模持續壓降,主動管理規模則創下新高,顯示行業去通道化、回歸資管初心效果顯著。而“一參一控一牌”政策的正式落地,也促使更多券商資管加速公募化轉型,提升公募業務規模。


                  (相關資料圖)

                  收入普降差異凸顯

                  2022年,受宏觀環境復雜、市場波動加劇等影響,券商資管業務明顯承壓。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已發布2022年年報的23家上市券商中,有六成(16家)資管收入同比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按不同機構來看,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仍舊一騎絕塵,資管收入分別為109.4億元和89.39億元,同比分別減少6.51%和10.12%,降幅略小于行業平均水平。以當前23家上市券商資管收入為樣本,則平均值為17.03億元,中位數僅為5.52億元,且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兩家合計份額已超過50%,行業頭部化傾向可見一斑。

                  華泰證券、東方證券和海通證券則構成了第二梯隊,資管收入分別為37.69億元、26.45億元、22.53億元,其中華泰證券同比降幅僅0.08%,而東方證券和海通證券同比降幅則均超過25%。此外,還有國泰君安證券、光大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四家券商2022年取得了超10億元的資管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哪怕同為行業資管業務領先機構,不同券商的業務布局也存在著較大差異。

                  從構成來看,中信證券的單一資管計劃幾乎是集合資管計劃規模的兩倍,分別為9114.85億元和5033.07億元;廣發證券則剛好相反,集合資管計劃規模高達2106.69億元,而單一資管計劃規模僅539.3億元。

                  華泰證券則是專項資管計劃規模最大,為2052.69億元。華泰證券也在2022年年報中重點提到,其是業內ABS交易設計領導者,年內企業ABS發行數量行業第二、發行規模行業第三,并擁有國內首個ABS產品創設和專業分析及評價平臺。

                  與此同時,東方證券的規模優勢體現在公募基金管理方面,為2071.32億元,占比超過72%。東方證券稱,東證資管一直專注于主動管理,堅持市場化理念和機制,長期投資業績保持行業前列,旗下長期封閉權益類基金規模約789億元,占所有權益類基金規模的69%。

                  私募壓降公募擴容

                  2022年,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資產管理行業開啟凈值化時代。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券商私募管理規模6.28萬億元,同比降幅18.23%,主要是以通道業務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規模縮小,券商繼續轉向主動管理;集合資管計劃規模為3.18萬億元,首次超過單一資管計劃,成為券商私募資管產品中的主力。

                  華寶證券分析師衛以諾分析,2022年頭部券商資管私募規模整體縮降壓力較大,受四季度產品贖回影響,大部分券商較年初管理規模有不同程度減少,有券商2022年第四季度月均規模甚至同比腰斬。但同期也不乏中小券商資管規模逆勢增長,例如安信證券、首創證券月均規模闖入TOP20,國金證券月均規模突破2000億元。

                  而在公募業務布局方面,券商資管也在爭先恐后地推進。截至2022年末,共有6家券商、8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合計14家券商機構取得公募牌照。尤其是2022年4月,證監會推出《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券商資管實現公募化的“一參一控一牌”制度正式落地,更多券商資管摩拳擦掌排隊申請公募資格。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券商資管旗下公募基金數量達360只,合計規模6896.97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非貨規模5347.34億元,同比減少7.22%,國君資管、中泰資管、浙商資管2022年公募產品規模增幅50%以上。

                  衛以諾表示,隨著持牌機構逐步傾斜向公募規模的投入,滲透率也在不斷提升。根據上市券商2022年中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9家已上市的持牌券商機構的公募業務規模為7203.89億元,占比27.38%,較2021年末提升2.84個百分點。但整體來看首尾差異較大,除東證資管、財通資管、山證資管公募規模占比超過40%外,其余機構均在20%左右。

                  頭部券商如何布局?

                  中信證券在最新年報中表示,券商資管需要在投資管理、產品布局、市場營銷、客戶服務、金融科技等方面構建核心競爭力,把握養老三支柱體系建設、機構定制化服務需求升級、居民財富再配置等關鍵機遇,推動業務生態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我們正在積極推進資管子公司的驗收工作。”中信證券日前在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未來資管子公司成立之后,會重點加強原有的養老金業務和機構業務,并盡快申請公募牌照,拓寬客戶范圍和產品范圍。同時,也會堅持資管子公司與華夏基金沿著各自的優勢發展前行。

                  華泰證券則提到,該公司聚焦券商特色,以基于券商全業務鏈的投資資管和投行資管服務為抓手,一站式提供一流的投資產品、資產配置及整體金融服務解決方案,賦能客戶的資產管理服務旅程;強化與集團雙向驅動,立足投行基因優勢,發揮數字化應用能力,不斷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培育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2023年,華泰證券將立足全業務鏈平臺,發揮券商資管特色資源優勢,強化差異化的發展稟賦,夯實平臺化的基礎設施能力底座,不斷將全業務場景、內外部資源深度融入平臺,以差異化展業構建競爭壁壘、以平臺化運營實現硬核突圍,尋求業務破局和轉型超越;發揮大平臺優勢,緊扣客戶需求做大券商客戶、傳承投行基因做強優勢資產、立足券商優勢領域做精特色賽道,持續鞏固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

                  此外,作為券商資管公募領域的代表性機構,東方證券認為,面對資本市場大發展,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爆發的歷史機遇,資產管理機構不僅需要思考如何抓住市場短期高增長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長期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勝出。

                  據悉,東證資管將結合市場環境和自身資源稟賦,努力通過“二次創業”推進公司平臺化、多元化、市場化發展,堅持“專業投研+專業服務”雙輪驅動,夯實品牌形象,發揮品牌優勢,踐行高質量發展,并圍繞四個方面做持續推進:一是持續夯實投研建設,打造專業、多元、高度融合的投研一體化平臺;二是圍繞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發展業務,布局主動權益基金、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固定收益產品、養老目標基金和公募REITs等;三是在建設專業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實現與投資管理能力匹配的資金多元化;四是加強精細化管理,提升經營管理能力。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標簽:

                  上一篇:熱點!怎樣判斷蛋撻熟了_如何分辨蛋撻熟了沒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