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春暖花開,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時節,但這個月又春雨連綿,氣溫變化較大,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泉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外出游玩應適時增減衣物,注意防范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傳染病以及諾如病毒感染胃腸炎和食源性疾病等。
流行性感冒 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我市流感病毒活動水平自3月中下旬開始上升,目前仍呈上升趨勢。本次流行的流感病毒以H1N1亞型為主,其次是H3N2亞型。
(資料圖片)
預防措施:
(1)及時接種流感疫苗:這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2)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保持手衛生,飯前便后認真洗手;每天要開窗通風。(3)保持科學飲食起居,積極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4)避免近距離接觸流感樣癥狀患者,流感流行期間應少去人群密集場所。(5)如出現流感樣癥狀,應注意多休息,多喝水;不帶病上班、上課;一旦呈進行性加重,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手足口病 勤洗手 常通風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全年均可發病,通常以春夏(4—6月)為主高峰,秋冬季節(10—11月)為次高峰。
預防措施:
(1)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打噴嚏、咳嗽時注意用紙巾遮掩口鼻;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2)注意保持家庭環境清潔衛生,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3)接種EV71疫苗能預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發生。建議6月齡以上兒童接種EV71疫苗,越早接種越好,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程序。(4)在手足口病高發季節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5)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發燒、皮疹等癥狀時,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登革熱 避免蚊蟲叮咬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叮咬傳播。近期東南亞等地登革熱病例數明顯增加,國內已有境外輸入登革熱病例報告。溫度升高、降雨增多有利于蚊蟲的孳生繁殖,需要注意預防蟲媒傳染病的發生。
預防措施:
(1)除積水,清除蚊蟲孳生地。(2)避免蚊蟲叮咬:在室外活動時應盡量穿著長衣長褲,在裸露的皮膚噴涂驅蚊劑。居室宜安裝紗門紗窗,臥室使用蚊帳,使用蚊香、電熱蚊香液/片等驅殺蚊蟲。(3)如果在過去2周內曾在登革熱流行的國家或地區逗留,出現突起發熱(有時可達39℃)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說明外出史。
水痘 高峰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密閉場所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水痘皰疹液傳播,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用具傳播,如玩具、文具、門把手等。水痘在冬春季節好發,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在學校、托幼機構等人群高度聚集的場所擴散傳播。
預防措施:
(1)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一般在滿18月齡時接種第1劑,滿4歲時接種第2劑。對超過4歲但既往僅接種過1劑疫苗的兒童,建議補種第2劑疫苗。(2)流行高峰期應避免去人群密集和密閉場所。(3)發現自己或孩子出現發燒、出疹等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就診時請佩戴口罩。如確診為水痘,應居家隔離治療,患者應隔離至水痘皰疹全部結痂為止。
流行性腮腺炎 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都可以發病,以冬、春季為主。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以1—15歲兒童多見,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也可經由唾液污染的衣服、食品、玩具等傳播。
預防措施:
(1)接種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目前預防腮腺炎的疫苗是麻疹、腮腺炎和風疹三聯疫苗(即麻腮風疫苗),兒童在8月齡、18月齡各接種1劑次,可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2)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做到“四勤一多”,即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身體、多喝水;注意室內通風和清潔。(3)流行高峰期應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出入醫院、地鐵、公交、商場等公共場所要佩戴口罩,避免過度疲勞和受涼??人?、打噴嚏時應使用手帕、紙巾遮掩口鼻,避免飛沫傳播。(4)如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對患兒的鼻咽分泌物要及時清理,對其使用的毛巾、餐具等要消毒煮沸,并與其他人分開使用。
□記者 張沼婢 通訊員 杜榮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