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賴蘇婷】近日,廣東合一城市更新研究院發布《2023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白皮書》,聚焦和探討了深圳市城市更新整備市場走勢、“十四五”規劃下的發展趨勢和“工業上樓”等熱點話題。
值得關注的是,白皮書總結了深圳市土地整備與城市更新行業的九大趨勢,并基于此,從政府端、經營主體端、村集體端、金融機構端入手,提出相關發展策略。
(相關資料圖)
土地整備與城市更新行業的九大趨勢
白皮書中提到,深圳市土地整備與城市更新市場具備九大趨勢,分別是:
趨勢一,土地整備與城市更新將長期并存。土地整備與城市更新作為兩大政策工具箱,將共同推進存量領域改造,預計兩者將長期共存。
趨勢二,城市更新項目到期清退的風險加大。實施清退計劃是政府調控市場的重要工具,有利于督促存量停滯項目推進。
趨勢三,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的規劃博弈與契機出現。《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以下簡稱《規劃》)的發布將有效助力城市發展。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對相關內容的調整或優化,或將對存量項目產生利好。
趨勢四,城市更新條例的施行將逐漸破解拆遷難問題。預計在完善的行政征收政策體系和已有適用的案例的作用疊加下,有望逐步破解拆遷難問題,加速存量項目的推進速度,進一步提升項目實施效率。
趨勢五,加大公共住房供應仍是深圳市住房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未來深圳市商品房用地主要以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供給為主,公共住房用地呈現多渠道供給。公共住房供應仍是未來存量改造的重要目標,亦是住房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
趨勢六,政企合作、連片改造成新趨勢。從政策層面看,隨著各地存量改造政策細則陸續出臺,深圳市政府或將利用各類存量改造政策工具,推動大片區統籌、大項目落地。
趨勢七,“工業上樓”(指:將企業生產活動搬到樓上,在以往工業廠房的基礎上進行“堆疊”,在不改變工業用地性質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樓宇的容積率)推動產業用地集約節約,或將成未來重點“工改”模式。
趨勢八,房地產行業金融支持政策力度空前,推動市場復蘇。多維度融資支持將解決房企短期內資金流動性問題,有利于房地產行業融資信心的修復,推動行業復蘇。
趨勢九,金融機構融資聚焦于優質主體、優勢區域、優質資產。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加強在融資項目層面的研判,重點關注項目的熟化程度、產品定位、區位地段、產品去化程度等信息。
針對四大經營主體,提供具體發展策略
基于前述九大發展趨勢,廣東合一城市更新研究院從四大主體角度,提出相應發展策略。
在政府端,建議加快土地整備利益統籌工作進度、推出城市更新項目配建保障性住房新政、簡化審批流程、適當放寬政策管控等。
在經營主體端,提出4點建議:一、注重公共資源關系搭建;二、結合企業自身投資邏輯,搭建強大、專業的舊改團隊;三、布局一定核心產業,提升產業服務能力;四、提升自身中長期低成本資金獲取能力。
在村集體端,建議村集體端加強對項目合作風險的排查力度,選擇優質主體進行合作,做好背調工作,將風險降至最低。
在金融機構端,建議重點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業、資質良好的房地產企業,積極落實“金融十六條”支持政策,合理展期存續貸款,穩定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投放,疏通房地產融資通道。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