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15分)
1、實際金屬中存在有 、 和 三類晶體缺陷。
2、為了使金屬結晶過程得以進行,必須造成一定的 ,它是理論結晶溫度與 的差值。
【資料圖】
3、碳在α—Fe中的間隙固溶體稱為 ,它具有 晶體結構.在 ℃時碳的最大溶解度為 %。
4、當鋼中發生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時,原奧氏體中碳含量越高,則Ms點越 轉變后的殘余奧氏體量就越 。
5、除 處,其他的合金元素溶人A中均使C曲線向 移動,即使鋼的臨界冷卻速度 ,淬透性 。
二、名詞解釋(10分)
1、相; 2、熱處理; 3、置換固溶體; 4、加工硬化; 5、珠光體;
三、選擇題(12分)
1、當晶格常數相同時,FCC晶體比BCC晶體 ( )。
A.原子半徑大,但致密度小; B.原子半徑小,但致密度大;
C.原子半徑大,但致密度也大; D.原子半徑小.但致密度也小。
2、能使單晶體產生塑性變形的應力為( )。
A.正應力 B.切應力 c.原子活動力 D.復合應力
3、鋼在淬火后所獲得的馬氏體組織的粗細主要取決于( )
A.奧氏體的本質晶粒度 B.奧氏體的實際晶粒度
C.奧氏體的起始晶粒度 D.加熱前的原始組織
4、過共析鋼的正常淬火加熱溫度是( )。
A.Acm十(30—50℃) B.Ac3十(30—50℃)
C.Ac1十(30—50℃) D.Ac1一(30—50℃)
5、制造手工鋸條應采用( )。
A.45鋼淬火+低溫回火 B.65Mn淬火+中溫回火
C.T12鋼淬火+低溫回火 D.9SiCr淬火+低溫回火
6、LYl2的( )。
A.耐蝕性好 B.鑄造性能好
C.時效強化效果好 D.壓力加工性好
四、判斷題(5分)
1、固溶體的強度和硬度,比組成固溶體的溶劑金屬的強度和硬度高。 ( )
2、實際金屬是由許多結晶位向都完全相同的小晶粒組成的。 ( )
3、T10和T12鋼如其淬火溫度—樣,那么它們淬火后殘余奧氏體量也是一樣的。 ( )
4、高速鋼反復鍛造是為了打碎魚骨狀共晶萊氏體,使其均勻分布于基體中。 ( )
5、鑄鐵可以通過再結晶退火使晶粒細化,從而提高其力學性能。 ( )
五、問答題(36分)
1、分析純金屬生長形態與溫度梯度的關系? (8分)
2、何為超塑性?如何實現超塑性?(9分)
3、何謂回火脆性?說明回火脆性的類型、特點及其抑制方法。(9分)
4、為什么合金鋼比碳鋼的力學性能好?熱處理變形小?合金工具鋼的耐磨性熱硬性比碳鋼高?(10分)
六、綜合分析題(22分)
1、某汽車齒輪選用20CrMnTi材料制作,其工藝路線為:下料→鍛造→正火→切削加工→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噴丸→磨削加工。請分別說明上述四項熱處理工藝的目的及工藝。(10分)
2、現有A、B兩種鐵碳合金。 A的顯微組織為珠光體的量占75%,鐵素體的量占25%;B的顯微組織為珠光體的量占92%,二次滲碳體的量占8%。請回答:①這兩種鐵碳合金按顯微組織的不同分屬于哪一類鋼? ②這兩種鋼鐵合金的含碳量各為多少? ③畫出這兩種材料在室溫下平衡狀態時的顯微組織示意圖,并標出各組織組成物的名稱。(12分)
金屬學及熱處理試卷B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點缺陷、線缺陷、面缺陷; 2、過冷度,實際結晶溫度;
3、鐵素體,BCC,727,0.0218; 4、低,多; 5、Co,右,減小,增加。
二、名詞解釋
1、相:結構相同、成分相同并以界面相互分的均勻組成部分。
2、熱處理:是指將鋼在固態下加熱、保溫和冷卻,以改變鋼的組織結構,獲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種工藝。
3、置換固溶體:溶質原子位于溶劑晶格的某些結點位置所形成固溶體。溶質原子與溶劑原子的尺寸差不同,都將引起晶格畸變,產生固溶強化。
4、隨冷塑性變形量增加,金屬的強度、硬度提高,塑性、韌性下降的現象稱加工硬化。
5、共析轉變的產物是F 與Fe3C的機械混合物,稱作珠光體,用P表示。
三、選擇題
1B,2B,3B,4C,5C,6C
四、判斷題
1√, 2×,3×,4√,5×
五、問答題
1、純金屬生長形態是指晶體長大時界面的形貌。界面形貌取決于界面前沿液體中的溫度分布。
(1)平面狀界面。當液體具有正溫度梯度時,晶體以平界面方式推移長大。此時,界面上任何偶然的小的凸起伸入液體時,都會使其過冷度減小,長大速率降低或停止長大,而被周圍部分趕上,因而能保持平界面的推移。長大中晶體沿平行溫度梯度的方向生長,或沿散熱的反方向生長,其他方向的生長則受到抑制;
(2)樹枝狀界面。當液體具行負溫度梯度時,在界面上若形成偶然的凸起伸入前沿液體時,由于前方液體有更大的過冷度,有利于晶體長大和凝固潛熱的散失,從而形成枝晶的一次軸。一個枝晶的形成,其潛熱使鄰近液體溫度升向,過冷區降低,因此,類似的枝晶只在相鄰一定間距的界面上形成.相互平行分布。在—次枝晶處的溫度比枝晶間溫度高,這種負溫度梯度使一次鈾上又長出二次軸分技,同樣,還會產生多次分枝。枝晶生長的最后階段,由于凝固潛熱放出使枝晶周圍的液體溫度升高至熔點以上。液體中出現正溫度梯度,此時晶體長大依靠平面方式推進,直至枝晶間隙全部被填滿為止。
2、金屬材料在一定條件下拉伸,其延伸率可以高達200%以上,甚至大于1000%。這種性能稱作超塑性。超塑性可以分成組織超塑性,相變超塑性和其他超塑性三大類。其中組織超塑性應該具備三個條件:
(1)晶粒超細化、等軸化、穩定化,一般不超過10 μm;
(2)變形溫度一般在(0.5—0.7)Tm,呈現超塑性;
(3)—定的應變速率,超塑性變形最佳的速率為10-4—10-5S-1或者10-3—10-2min-1。
3、有些鋼在某一溫度范圍內回火時,其沖擊韌性比在較低溫度回火時還顯者下降,這種脆化現象稱為回火脆性。
回火脆性類型主要有兩種,即低溫回火脆性與高溫回火脆性。低溫回火脆性亦稱第一類回大脆性,幾乎所有工業用鋼都存在程度不問的這類脆性、它與回火后的冷卻速度無關。因此又稱為不可逆回火脆性。高溫間火脆性亦稱第二類回火脆性,其特點是只出現在一些特定成分的鋼中,其回火脆性與否,與回火后冷卻速度有關,即回火緩沖出現,快冷不出現,因此亦稱可逆回火脆性。
抑制回火脆性的方法:對于第一類回火脆性由于其不可逆性,只能避免在脆化溫度范圍內回火;如果必須在該溫度回火,可采用等溫淬火;加Si使低溫回火脆化溫度移向高溫等措施。
抑制高溫回火脆性的方法:1)高溫間火后快速冷卻;2)降低鋼中雜質元素的含量;3)鋼中加人適量的Mo、W。
4、(1)合金元素加入后并經適當熱處理,可使鋼的力學性能提高或得以改善。(2)合金元素(除Co外)加入后使鋼的淬透性增加,因此獲得同樣組織時合金鋼可選擇較緩的冷卻介質,故熱處理變形小。(3)合金工具鋼出于含有—些合金元素,與鋼中的碳形成合金碳化物,而這些合金碳化物的硬度高、熔點高,所以合金工具鋼的耐磨性、熱硬性比碳鋼高。
六、綜合分析題
1、①正火目的:使組織均勻化、細化、改善加工性能。正火工藝:加熱至Ac3+(30—50)℃,空冷。②滲碳目的:提高齒輪表面的含碳量,為淬火作難備。滲碳工藝;在900—950℃進行。③淬火目的:使滲碳層獲得最好的性能,即獲得高的齒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并保持心部的強度及韌性。淬火工藝:滲碳后,油冷。④低溫回火目的:減少或消除淬火后應力,并提高韌性。低溫回火工藝:加熱至(150-200)℃進行。
2、①A:亞共析鋼 B:過共析鋼
② 設A鋼的含碳量為:x1
x1=0.58% 故A鋼的含碳量為0.58%
設B鋼的含碳量為:x2
x2=1.24% B鋼的含碳量為1.24%
③組織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