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注 > 詳情

                  數據| 春節期間為何消費大熱而樓市超冷?這是否表征全年經濟主調?

                  2023-02-06 14:10:55來源:許子

                  農歷癸卯兔年,是全國人民疫情后度過的首個新年。

                  春節剛過,我們不妨來盤點一下春節期間的經濟動向。 大眾的消費和投資動向,對今年的經濟前景無疑有很強的指標意義。


                  (資料圖片)

                  從春節假期的大數據觀察,在消費和地產兩個經濟重點領域,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表現。

                  春節期間消費大熱,部分指標已超過疫情前

                  剛過去的兔年春節,是全國人民壓抑已久的消費和旅游出行欲望的大爆發。國稅總局公布的發票數據顯示, 今年春節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比2019年春節同期增長12.4%。 由于剛從三年疫情中走出來,居民消費能力還有待修復,今年春節能實現如此高增長實屬不易。

                  從春節消費場景的各項數據來看,需求回暖形勢良好。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據,今年春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

                  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電影票房達到67.62 億元,僅次于2021年,位居歷史第二位。因為2021年有就地過年的限制,對于電影票房有額外貢獻,今年春節電影票房實際上已經恢復至疫情前。

                  根據百度遷徙指數,今年除夕至正月初五,全國百度遷徙指數為647.64,較2022年春運同期高39.9%,比2019年春運同期高23.9%,顯示全國人民的出行情況基本恢復至疫情前。

                  交通運輸部數據,1月8日-1月26日,全國高速公路小客車日均流量約3139萬輛次,同比增長20.4%,較2019年同期增長12.2%,已超出疫情前水平。

                  2023年春節假期,全國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同比分別增長10%和13.5%,比2019年春節假期分別增長13.1%和8.1%。生活必需品消費也明顯恢復。除了旅游飯店、旅行社尚未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其他各項消費增速均已超過2019年水平。

                  從物流業也可看出消費回暖跡象。國家郵政局數據,今年春節假期(1月21日至27日)攬收快遞包裹約4.1億件,比去年春節增長5.1%,較2019年同期增長192.9%;投遞快遞包裹3.3億件,比去年春節增長10.0%,較2019年同期增長254.8%。

                  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商品和服務消費強勢回升,多項數據已經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擴大內需是2023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兔年春節的開局之戰,展現出可喜局面。

                  春節期間樓市超冷,大眾對救市政策無感

                  受疫情影響,國內消費長時間低迷不振,今年春節期間的消費強勢復蘇,預示著2023年擴大內需的前景看好。而過去幾年,另一個產業蕭條的重災區房地產業,在今年春節的表現則令人失望。

                  據各城房管局統計,2023年1月21日至1月26日(除夕至初五),全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共3.16萬㎡,僅為2022年同期的17.8%。從區域上看,2022年春節商品房成交主要由一線城市貢獻;而今年春節的商品房成交變成二、三線城市主導,分別達到40.4%和53.6%,一線城市成交面積占比大幅下降,僅為6.0%。

                  今年春節的樓市不僅成交面積同比跌幅很大,從時間軸上看,最近五年春節假期及前后時間段的樓市同期表現,2023年也是最為弱勢的一年。

                  從30大中城市數據來看,2023年春節假期及前一周(共14天)的商品房成交面積較2017-2021年春節同期的平均水平下降30.4%,與去年12月的地產銷售表現基本一致(較17-21年同期平均水平下滑30.3%),低于市場對春節返鄉置業的預期。克而瑞的數據也顯示,其追蹤的40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覆蓋更多三四線城市)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2%。

                  盡管去年底以來,國家對房地產業的調控政策全面反轉,但跟對房企大力度的資金輸血相比,針對購房者的刺激措施顯得不痛不癢。表面上政策利好連篇累牘,但成交數據不會騙人,廣大客戶對新春樓市依然態度冷淡。

                  在30城春節假期成交中,三四線城市表現好于一二線城市,但也是矮子里拔將軍。從歷史上看,返鄉置業一直是中小城市房地產重要的銷售季,中小城市和縣城是返鄉置業的主戰場。但從今年春節的樓市數據看,返鄉置業有成為雞肋之勢。

                  根據全國64城商品住宅成交情況,2023年第4周(除夕至初六),64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年初至今累計增速-85%。各線城市走勢基本一致,一、二、三四線春節成交同比增速分別為-97%、-92%、-93%,年初至今累計增速-87%、-84%、-85%。

                  當把統計樣本從30城放大到64城,樓市長期疲軟的三四線城市,銷售情況與一二線城市幾乎沒有區別,在今年的春節檔銷售中均表現慘淡。

                  今年春節,不排除少數城市個別項目,售樓部人頭攢動、返鄉置業業績喜人的案例。但從總體上看,在人口負增長的陰影下,本就是人口外流重災區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城鄉鎮,返鄉置業將是一個漸行漸遠的歷史概念。

                  消費大熱的可持續性有待觀察, 預計 樓市救市政策會向購房者大力傾斜

                  今年春節,全國人民強烈的出行愿意和旺盛的消費數據,對苦盼內需崛起的管理層是個好消息。但也要看到,兔年春節消費是大眾在三年疫情結束后,被壓抑的需求集中釋放的產物。春節的報復性消費有其特殊性,能否持續下去還有待觀察。

                  旅游與觀影是春節假期消費最火爆的兩個門類。

                  2019年除國內游外,出境游人數可觀;而2023年春節,出境游剛剛放開,與2019年無法相比。根據香港旅游發展局數據,2023年春節假期內地旅客訪港人數為94880人,僅為2019年同期的6.8%。如果將2023年的國內游與2019年國內游+出境游相比,旅游收入的恢復程度,要低于公布的數據。

                  今年春節旅游消費,在人均消費金額上也低于疫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據,今年單人的旅游花費約在1200元左右,低于2019年的水平。而根據香港旅游發展局數據,2019年內地游客在香港的人均消費為5990港元,遠遠超過國內游人均消費水平。另據統計,今年春節海南人均旅游消費僅為2019年的59%。

                  這些現象都說明, 居民的旅游出行意愿在回升,但消費能力上的修復還有待時日。

                  2023年春節取得史上第二高的票房收入,業績主要來自票價提升,在總出票和總場次上低于2019和2021年。票價上,2019年平均44.6元,2021年平均48.8元,2023年平均票價高達52.4元。而2023年的票房還要低于2021年,說明今年疫情放開后的報復性消費低于2021年同期(2020年疫情結束不久)的水平。

                  今年春節的消費熱潮,是對過去三年缺失消費的集中補償。在春節這個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額外增加些旅游和觀影支出,大多數家庭都是能夠接受的。 今年春節,眾多消費項目的人流數據超過了2019年,但在人均消費支出上,尚未恢復到疫情前。

                  盡管社會生活已經恢復正常,但疫情對居民心理和經濟上造成的“疤痕效應”,不會那么快消除。在居民收入狀況有實質性提升前,今年消費前景不宜盲目樂觀。

                  一年一次的春節大團圓對國人屬于消費剛需,多數人咬咬牙也能接受。而買房關系到家庭長期負債,房地產才是對經濟回暖的真正考驗。春節假期, 全國樓市的凄清,反映出居民“愿意花小錢、不愿花大錢”的心理。 本質上還是對房地產和未來經濟前景缺乏足夠信心。中國家庭收入狀況已經支撐不起又一次加杠桿買房。

                  上海豫園景區民俗燈會,新華社

                  對房地產問題、前景的分析對策,中國地標城策院有多篇文章論述,本文不再啰嗦。自從去年底,房地產重新樹立為支柱產業后,對房企的飽和式金融救援持續至今,但樓市成交數據說明居民對房地產的興趣不濃、信心不強。

                  目前的救市思路仍然停留在房地產黃金時代,想通過救供給端來保房企和土地財政,對購房客戶的信心和購買力,缺乏保障性兜底政策。進入2023年,各主管部門對房地產的支持表態嗓門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銀行對提前還貸業主設置種種奇葩障礙。這都證明, 在房地產既得利益上,很多部門還有習慣性依賴。政策上對需求端的政策扶助遠未到購房者心理位。

                  2023年,擴大內需是經濟的中心工作,居民消費和房地產都是經濟增長的重頭戲。

                  今年春節,透過大眾消費和樓市銷售冷熱不均的表象,揭示出經濟復蘇的核心難題依然是:如何在疫情后提振全社會的消費信心以及修復居民的收入和負債表?

                  (申明:凡轉載本頭條號原創文章,須取得授權,并注明“轉載自【中國地標城策院】頭條號@許子 原創文章”,否則視為侵權并被追究責任。)

                  標簽: 成交面積 同比增長 商品住宅

                  上一篇:廈門市圖書館及各分館開放時間(最新) 全球球精選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