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近段時間,房地產市場的利好消息不斷傳來,樓市回暖的預期逐漸升溫。作為調控最為嚴格的城市之一,深圳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近日,“成交量大增”,甚至“放松調控”等傳聞又開始攪動深圳樓市。不過,截至目前,深圳樓市的調控政策并未發生明顯變化,購房者也應提高警惕,一切信息應以官方發布為準。
記者發現,有市場傳言指出深圳的二手房單日成交量突破500套。不僅如此,一些房產中介經理在給購房者推送“筍盤”房源的同時,還會對市場上的一些消息進行“添油加醋”,內容多數是強調目前就是購房的好時機,更有一些房產中介經理成為“預言家”,發布類似“預計本周二手房成交量已突破1000套”、“預計更多業主會抬價”、“深圳會開始研究出臺放松政策”等說辭,催促購房者盡快成交。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1月深圳二手商品住宅成交2168套,環比上漲25.1%。雖然出現環比上升,但整體成交仍處于低位。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的數據顯示,上周深圳二手房錄得691套,環比下跌0.7%,這里的錄得量以二手房買賣合同發起時間為口徑統計的數據,并非最終成交過戶套數,因此,與網簽數據比起來,該數據更能及時反映市場的動態。目前,12月的二手房錄得量環比的確有所增加,但如果如傳言中的單日成交500套,那么深圳二手房月成交量或將“輕輕松松”突破1萬套,明顯與目前的市場情況不符。
記者在羅湖、福田多個片區采訪時,多位房產中介經理表示,從11月底開始看房人的數量明顯增多,但最近一周因為疫情的原因,前來看房的購房者數量相對變少,而且購房者普遍仍比較謹慎。
多位購房者也對記者表示,房產中介經理進行推銷無可厚非,但除了電話推銷,現在還通過微信發布諸多未經核實的信息,目的就是為了鼓勵成交,對于這種做法有些“反感”,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加強監管。
除了成交量暴增的傳聞,最近深圳市場也掀起一股對“70年產權單身公寓不限購”的討論,傳聞起源于南山區獲得預售證的御成府項目。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信息顯示,該項目土地用途是居住用地,房屋用途是單身公寓,可售的房源(單身公寓)的產權為70年。最后公開信息顯示,這是深圳首個小面積住宅不需要購房名額的項目,因為該項目屬于歷史遺留問題。由于深圳市場還存在大量類似的“單身公寓”,消息一出引起廣泛討論。
記者通過12345熱線咨詢深圳市不動產權登記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得到的回復是,土地用途是居住用地,房屋用途是單身公寓的住房在購買時與商品住宅一樣限購,“目前未接到該類房產不限購的通知”。
就二手房市場而言,為了促進二手房市場交易,2022年以來各地持續放松此前實施的二手房相關政策,包括二手房限售年限縮短、取消二手房限售、二手房參考價退場、加速落地“帶押過戶”模式等,從交易環節、交易門檻等層面支持二手房市場。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從全國市場來看,未來,商品房市場要想短期內企穩,對內需和消費有帶動,改善性需求釋放是關鍵。他預計,限購政策、二套房貸首付和利率、房屋交易稅費等可能都會調整。存量房流轉起來,把存量小戶型、低價位的二手房釋放出來,這也是新市民買房、剛需買房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