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冬種是全年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來年農業生產全局。稻田豐收后的空當期,往往是糧食生產下好“先手棋”的關鍵時期。犁田松土、施肥封畦、除草澆水……連日來,汕頭各地的田間地頭,人聲熙攘,機器轟鳴,農民搶抓農時開展冬種,播種來年豐收的希望。
12月初冬時節,潮陽區西臚鎮泉塘村的田野里,旋耕翻土機鉚足了勁在田里來回松土,所到之處,肥沃的褐色新土映入眼簾,一股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鼻而來;另一處的田地,楊雪飛正與技術員伙伴進行馬鈴薯播種作業,噴藥、施肥、播種、覆膜……一眨眼工夫,眼前的馬鈴薯播種機完成了多道工序。
楊雪飛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有著13年馬鈴薯種植經驗,泉塘村的這200畝田地,正是潮陽區2022年省級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西臚片),主要種植美香占2號、19香、美巴香占等高產優質品種,項目實施主體潮陽區燦岳種養專業合作社已于11月5日完成晚稻收割任務。楊雪飛所在的呼倫貝爾北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燦岳合作社主動引進的農業企業,今年,雙方聯合種植馬鈴薯,讓冬閑田不等閑。
“我們來到這里兩個多月了,原本預計11月15日播種,但前陣子連續下了幾天雨,直接影響馬鈴薯播種工作,好在近些天以來田地逐漸干燥,我們馬上就播種。”楊雪飛播種的馬鈴薯品種為荷蘭15,按照播種機作業一天種植20畝共6000斤馬鈴薯的速度,預計12月15日能夠完成播種,他期待到明年3月中旬有個好收成。
在潮陽區錦灃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岳鋒看來,通過冬季深翻,能夠科學有效地改良耕地土壤結構,破壞病蟲越冬環境,減少病蟲害,使冬閑農田變成了穩產增收的“希望田”。
“起苗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根弄斷了,且根部一定要帶點土……”12月10日,在潮南區仙城鎮仙門城社區新聯片,2022年廣東省鄉村工匠專業人才、汕頭鑫雄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昭雄在地里手把手指導農民移栽包菜菜苗。不遠處,上個月栽種的菜苗已經長出了大片菜葉,在冬日暖陽下茁壯生長。
周昭雄是仙城鎮種糧大戶,他在10月25日完成820多畝晚稻收割工作后,11月1日—6日就著手土地輪作,提前做好犁田松土等工作。“除了包菜,我還種了馬鈴薯、玉米、白蘿卜等作物,達到均衡利用土壤養分增產增收的效果。”周昭雄笑呵呵地說,過幾天全部完成種植后就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預計春節前就可以采摘上市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汕頭因地制宜鋪排冬種工作,讓各地冬季農業生產再升溫。例如,汕頭將撂荒耕地復耕復種與冬種緊密結合,確保全市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1.45萬畝在今年冬季結束前全部復耕復種。汕頭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挖掘土地潛力,穩定糧食種植面積,預計2022年汕頭冬種糧食面積將增加萬畝以上,進一步確保冬季蔬菜市場供應、豐富市民“菜籃子”。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張偉煒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 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