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有意思的是,此前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卻剛剛調整了國產車型的售價,Model 最高降價1.8萬元,Model Y更是最高直降3.7萬元。特斯拉這波大降價曾經引發了汽車市場的軒然大波,但國產新能源車企卻遲遲沒有選擇跟進,現在看來,主要還是受原材料成本影響,國產電動汽車無法大幅調整售價。如此引發的結果便是,新能源車企之間的話語權發生巨大變動。
原材料價格上漲,特斯拉卻選擇降價,成本真的受得了嗎?很明顯,已經完成第一階段投產的特斯拉,已經開啟了瘋狂的盈利模式,無論是一體化壓鑄的技術儲備,還是規模化生產帶來的邊際成本下降,特斯拉降低整車成本的速度,跑贏了原材料上漲的速度,所以特斯拉有底氣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大幅降低車型售價,打新勢力車企一個措手不及。另一方面,特斯拉也是為了進一步搶占市場,搶占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末班車。
根據已有信息,2023年國家將停止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補貼,原則上來看,這份補貼不算多,續航4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每輛補貼1.26萬元。以特斯拉當前在國內的市場體量來看,2023年年前特斯拉大約還能賣出15萬輛整車,總計約為19億元左右的財政補貼,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
但對于國產新能源車企來說,明年無疑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動力電池成本居高不下,新能源補貼將要褪去,車企會直接將補貼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兩種因素一疊加,20萬元以內的純電動汽車或許會迎來價格的全面上調。但當前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多處于新產品的研發階段,研發成本不能砍,但多數車企的市場占有率并不穩定,吸金能力有限。倘若不能及時獲得資本的青睞,明年多數自主品牌車企,日子會非常難過。
正所謂,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市場環境愈發惡劣,愈考驗車企的生存能力,明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會是怎樣呢?咱們持續關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