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江西鷹潭是一個常住人口不足百萬的贛北城市。這里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副擔子滿天飛,走遍廣東走遼西?!闭f的正是6萬多名曾經從事眼鏡銷售的鷹潭人。這些年,通過創新研發,當地眼鏡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不斷增加。2023年上半年,眼鏡產業主營業務達到39.3億多元,外貿出口額達到5000多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鷹潭已經把小小的眼鏡做成了特色產業。
奧斯曼是莫斯科一個大型眼鏡批發市場的負責人,這已經是他2023年第3次來到鷹潭。這次他是專門來給歐洲客戶訂制一批眼鏡,經過反復核對細節,他滿意地敲定了一筆價值1000萬元的訂單。
(相關資料圖)
鷹潭余江眼鏡產業園一共有300多家眼鏡制造企業,從2016年開始,這里的眼鏡外貿出口就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2022年出口額突破了1億美元。記者了解到,如今,不少企業都開辟了智能眼鏡的組裝生產線,不斷創新研發各種新款式、新概念的眼鏡。
這款最新研發出的智能眼鏡,同時具備了通話、觀影等功能,通過AR顯示技術,將215英寸的虛擬大屏“投”到眼前,相當于把手機屏幕放大約40倍。
從低端到中高端產品 形成特色產業集群
鷹潭余江眼鏡產業園位于余江工業園區內。余江原本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地區,近年來,當地立足實際、因勢利導,堅定走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在園區,隨處可見來洽談業務的經銷商。從以往去各地找客戶,到如今客戶直接上門要訂單,對于這些年的變化,園區管理者非常感慨。
那時,園區企業大部分以代工為主,生產線也普遍走低端路線。
為了打造中高端眼鏡的配套產業鏈,2016年,當地政府投資2億元建成了高標準環保型電鍍集控區,出臺了全產業鏈扶持政策,培養了一批具有潛力的配件廠。
企業主動求變 提升核心競爭力
園區內的眼鏡產業鏈不斷完善、延伸,同時,還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吸引越來越多中高端眼鏡企業入駐。園區打好基礎后,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
長期以來,眼鏡制造業都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而如今,在余江的眼鏡企業記者看到,這里已經實現了全流程自動化生產。
任顯初告訴記者,原料和光學設計是眼鏡行業的核心。在發展初期,關鍵的設備和技術都被國外壟斷,為此,任顯初痛下決心,花掉當年利潤的一半搞研發,建立智能化生產線。
2023年上半年,這家企業生產金屬眼鏡框絲52噸,跟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0%,產品附加值增加了近20%。為了增加核心競爭力,園區里的眼鏡制造企業都暗自下功夫。在一家生產高端老花鏡的制造車間,記者見到了剛剛研發成功的新產品。
對于眼鏡制造來說,每一克的減重都意味著技術的突破。關鍵原材料“鈦”屬于貴金屬,加工難度大、技術門檻高。為了追求極致的“輕”,這家企業投入上千萬元,創新研發出全新的生產工藝,突破鈦合金焊接品質不穩定等難點,建成年產150萬副的金屬眼鏡自動化生產線。原來手工點焊十幾分鐘才能完成的一副鏡架,現在只需幾十秒就能完成焊接,讓生產效率提升了20%。
加強人才培養 產教融合持續發力
如今,鷹潭余江眼鏡產業園區內的300多家眼鏡企業,有14家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地將目光聚焦在引進和留住人才上。
在產業園,像這樣的校企交流會幾乎每個月都會舉行。2019年,鷹潭應用工程學校開設了全國首個眼鏡制作和研究方向專業,將專業建在產業上,源源不斷地為鷹潭眼鏡產業輸送人才。
2023年,鷹潭應用工程學校和眼鏡相關的4個專業畢業生總計近400人,60%直接進入了產業園的眼鏡制造企業,還有40%進入當地的眼鏡店成為工作人員,學生就業供不應求。
鷹潭市工信部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整個產業園區眼鏡行業從業人員中,一線工人占比超過70%,科技人員占比低于9%,多數企業仍面臨科技型研發人才不足的問題。
2023年,鷹潭市新出臺“新人才16條”實施意見,對眼鏡產業設立創新創業平臺、技能工作大師工作室、人才公共實訓基地等給予平臺建設補助。對于剛性引進人才,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購房補貼,并設置了人才專項編制,落實了隨遷安置、子女就讀等措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