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 詳情

                  良品鋪子怎么不行了?

                  2023-08-21 14:40:08來源:鹿鳴財經 金德路

                  來源/鹿鳴財經

                  作者/金德路


                  (資料圖)

                  “全世界的零食放到顧客家里,一定能將一個小生意做成一個大企業、大品牌。”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的這席話,讓楊紅春感受頗深。

                  2005年,楊紅春放棄高薪工作,開始在全國走南闖北四處考察,認真琢磨起了開零食店這件事。

                  2006年8月,他在武漢中山廣場對面,開了第一間“良品鋪子”。這家專做零食的鋪子,當時店內經營50多種具有地方特色風味的零食。

                  此后的故事走向被我們熟知,曾經的小鋪漸漸變成了中國的零食巨頭。

                  2021年,在良品鋪子15周年內部講話時,CEO楊銀芬表示,期望良品鋪子成為零食品類的航空母艦。

                  但在成為“航空母艦”之前,眼下的良品鋪子,似乎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事實上,進入2023年,業績下滑、門店減少、股價低迷、股東減持,這一切就像多米諾效應一般,把這個零食巨頭壓得有些喘不過氣。

                  深層次看,良品鋪子的商業模式本就難守易攻,“失速”或本就是一場必然。

                  01

                  流量與營銷,撐起良品鋪子前半段

                  再回頭看良品鋪子的成長軌跡,會發現早期它確實有幾分“幸運”。

                  在武漢開設首家店鋪時,當時新穎的零食集合門店,確實讓良品鋪子表現不錯,2009年末門店總數達到168家。

                  不過,真正讓良品鋪子進入發展快車道的,電商紅利是重要推動力。

                  2012年,良品鋪子開始布局電商業務,成立電子商務公司;當時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還處于發展早期階段,線上購物的滲透率還較低。

                  而當時的零食行業,銷售渠道主要以大型超市、小賣部為代表的線下渠道,這讓零食品牌呈現出銷售渠道同質化的情況;又加之上游工廠的分散性、銷售區域的割裂性,因此也尚未出現全國性知名度相對較高的零食品牌。

                  入局較早的良品鋪子,自然的抓住了線上渠道這一機會。

                  資料顯示,2015年雙“十一”,良品鋪子天貓旗艦店單日銷售額是2014年雙“十一”的2.6倍,創下零食品類大體量電商增長之冠。

                  除了當時的行業屬于藍海外,持續性的營銷廣告也是良品鋪子的另一絕招。

                  2017 年,良品鋪子確立“高端零食”戰略方向,開啟全面升級。

                  此后良品鋪子擴大營銷宣傳力度,先后邀請楊紫、迪麗熱巴等一線明星代言,外加植入熱播劇集,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同時發布全新品牌 LOGO、推進門店升級。

                  在2019年,良品鋪子全年銷售費用達到15.81億,占當年營收的20.5%,之后銷售費用率也維持在20%左右。

                  也就是說每賣出去10塊錢的商品,良品鋪子就要花2塊錢做營銷。

                  但不管怎么說,“電商品牌的流量紅利+持續的營銷宣傳”確實讓良品鋪子成為了被消費者熟知的零食品牌。

                  不過,良品鋪子的這套“打法”也在市場上有所爭議,畢竟良品鋪子產品主要是代工生產。對于企業來說,存在品控等一些列問題;對于消費者來說,為什么要花高價購買貼有“良品鋪子”牌的產品,直接在供應商處購買,價格豈不更低。

                  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良品鋪子造成危機,真正讓良品鋪子陷入困境的,是隨著后續消費端、電商端環境的改變,良品鋪子的流量聚合優勢逐漸被瓦解。

                  02

                  業績失速,難講良品鋪子后半段

                  先從一些列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了解一些良品鋪子當下的真是處境。

                  財報層面,2018-2022年,良品鋪著實現營收分別為63.78億、77.15億、78.94億、93.24億、94.40億,營收增速明顯放緩。

                  凈利潤情況看,近幾年良品鋪子已經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2019年其凈利潤為3.40億,然而到了2022年,凈利潤卻僅為3.34億。

                  來源:企業財報

                  進入2023年,業績持續惡化。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23.85億元,同比下滑18.94%,營收出現負增長。

                  渠道層面,良品鋪子是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不過由于線上渠道的流量紅利已見頂,良品鋪子也把重心更多的回到線下門店。

                  而對于線下門店這種重資產模式,良品鋪子自然要引入加盟商對其分擔。

                  早在2011年6月,良品鋪子就啟動加盟托管開店模式。2016年直營門店與加盟門店數量基本相當,到了2017年直營門店開始下降,加盟門店速速上漲。

                  截至2022年年末,良品鋪子擁有998家直營門店,2228家加盟門店,加盟店比直營門店多出一倍多。可見,如今加盟商已是良品鋪子線下發展的主力軍。

                  來源:企業財報

                  今年良品鋪子再喊出新計劃:預計新開門店1000家,新店在直營、加盟兩種模式上都會排布。

                  但良品鋪子的線下門店,運行似乎并不順暢。

                  財報顯示,今年的一季度,良品鋪子的新開門店數量80家,而閉店數量達122家,閉店數量明顯高于新開門店數量。

                  若按照一季度進度,良品鋪子一年也只能開320家。即便今年新來了1000家店面,關店數量可能遠高于開店數量,導致年末實際門店數量反而在減少。

                  其實從以往數據來看,良品鋪子的關店數量依舊驚人。以2022年為例,良品鋪子門店數量增加720家,但當期減少數量達到468家,所以年末實際門店增加還不到300家。

                  總的來說,線上紅利退去,線上業績乏力,如今良品鋪子的“兩條腿”似乎都有些邁不動了。

                  業績的焦慮也傳到了資本市場,股東減持、股價低迷連鎖反應隨之產生。

                  今年6月9日,良品鋪子收到股東達永有限的《減持實施情況告知函》,這是良品鋪子第二大股東,而隱藏在達永有限公司背后的實際投資者是知名投資機構今日資本。

                  而此前的2021年3月開始,高瓴資本也開始清倉式減持良品鋪子。

                  股價看,2020年7月15日,股價最高漲至86.52元/股,市值近300億。相比之下,如今每股23.94元,總市值不到100億元,市值蒸發約200億元。

                  業績下滑、門店關閉、股東減持、股價低迷,怎么看良品鋪子如今的處境都十分艱難。

                  歸根結底,還是目前企業的經營現狀如此,而這種現狀并不能給市場太多信心。

                  03

                  零食高端化,是個偽命題嗎?

                  良品鋪子的發展路徑,是想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抓住年輕人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于是投入大量營銷去宣傳自己的“高標準、高質量”,從中獲得更多利潤,也在零食行業中走出一條差異化之路。

                  但其實關于良品鋪子的“高端”故事,一開始就注定不好走。

                  首先,相比單品類,多品類本就不適合走高端路線。比如鐘薛高在雪糕品牌做到了高端化,但是整個零食行業SKU眾多,要把它們都做到“高端”則十分困難。

                  其次,大部分產品也不適合高端。比如堅果、肉鋪等產品,產品本身價格較高,消費者可以對此承擔高溢價,但就辣條、薯片這類產品,消費者自身自有定價,也很難實現“高端”化。

                  最后,消費者心智也很難養成。消費者購買零食時,追求的是味道和性價比,味道好價格合適消費者便會嘗試且復購。說白了,對于零食消費者很難建立高端的概念,并非包裝精美的零食就能稱作高端零食。

                  所以市場上一直有觀點認為,零食的高端化,本質就是一個偽命題。

                  從市場競爭角度看,近一兩年,國內出現了一大批的網紅零食店,他們主打低價策略,門店開在社區附近,貼近終端消費者,通過加盟模式迅速在全國市場跑馬圈地。

                  代表的食集合店店有零食很忙、老婆大人、零食優選、零食有鳴等等。

                  以零食很忙為例,該品牌2017 年成立于湖南,2021年,零食很忙完成2.4億元A輪融資,由紅杉中國、高榕資本聯合領投。

                  截至2023年6月25日,零食很忙全國門店總數已突破3000家,僅2023年上半年,品牌新增門店數超1000家,并正以“平均每天新開6家門店”的速度,繼續保持高速且穩健的拓展。

                  之所以擴張速度如此之快,“低價+下沉”是其制勝法寶。

                  首先,價格優勢確實明顯,由于企業采購量大、無賬期現金結算、無進場費、廠家直供等特點,讓門店能夠實現薄利多銷,這對消費者來說也是極具誘惑的。

                  其次,下沉市場確實可挖掘,由于門店集中下沉市場以及社區門店,幫助企業挖掘下沉市場與提升消費者觸達。

                  不管怎么說,這些零食品牌的快速崛起,對于良品鋪子的當下和未來都是重大的挑戰。

                  其實回過頭看,會發現休閑零食行業,本就具有產品技術壁壘低,進入行業門檻低、消費者忠誠度低等特點;消費者關系的是口味與價格,而非品牌本身。

                  說到底,就零食這個行當,沒有什么護城河,商業模式自然難守易攻。“幸運”過后的良品鋪子,也得面對現實。

                  標簽:

                  上一篇:房地產板塊午后下挫 渝開發跌超8%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