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4日訊(記者 秦瀟)近日,因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低于預期,喜力啤酒下調全年預期,預計2023年全年營業利潤將同比實現中個位數增長。
(資料圖片)
上半年亞洲成為了喜力三個地區中銷量下滑最嚴重的地區。此外,與華潤啤酒攜手五年之際,喜力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仍面對著多重挑戰。
業績承壓
7月31日,喜力啤酒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喜力啤酒2023年上半年凈營收145.1億歐元,低于預期的148億歐元;凈營收內生增速6.6%,低于預期的8.5%;經營利潤19.4億歐元,低于預期的21億歐元;凈利潤11.5億歐元,低于預期的12.5億歐元。喜力啤酒今年上半年經調整后的營業利潤下滑了22%。
其中,喜力啤酒銷量內生增速-5.6%,低于預期的-3.4%。分地區來看,美洲銷量內生增速-1.5%,低于預期的1%;亞洲銷量內生增速-13.2%,低于預期的-8.4%;歐洲銷量內生增速-4.8%,低于預期的-3.6%。
對此,喜力啤酒表示,產品大幅提價后,消費者的啤酒購買量減少,是導致銷量下滑的直接原因。預計明年成本通脹將有所緩解,將消除進一步提價的壓力。
據統計, 2021上半年,喜力宣布在美國、非洲、中東等市場漲價約10%。2021年年底,公司又宣布,為了緩解成本壓力,將在2022年對中國市場進行價格上調。
不過,從業績表現來看,漲價并未對喜力的業績表現產生關鍵性影響。2022年,喜力啤酒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增長,凈利潤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盈利。從年報表現來看,喜力集團實現收入346.7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39.81億元),同比增長30.4%;實現凈利潤26.82億歐元(約合196.44億元),同比下降19.3%。
在華挑戰升級
招銀國際曾提出,中國啤酒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來自消費高端化,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銷售額于2018至2023年的年均復合增長預計達 8.5%。
作為全球僅次于百威的全球第二大啤酒釀造商,喜力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進入中國市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2018年,喜力決定選擇與華潤合作的方式與老對手百威在高端化市場一較高低。華潤通過換股方式與喜力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并完成喜力集團中國區業務收購,目前喜力集團間接持有華潤20.7%股權。
彼時,侯孝海表示,“喜力在中國雖然擁有3家工廠,銷售也有一定規模,但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渠道力較弱,分銷能力不足。而華潤啤酒在中國擁有強大且縱深的分銷網絡,可以很好的幫助喜力在中國落地和發展”。
據業績報告顯示,2022年華潤啤酒次高端及以上銷量同比增長12.6%,喜力銷量取得雙位數增長,公司銷售均價同比增長5.2%。
不過,從長期來看,啤酒高端化仍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根據歐睿數據,2013年中國啤酒行業產銷量見頂,近年來銷量呈下降趨勢,預計未來啤酒行業銷量或保持穩定,增長空間有限。
從市場占比數據來看,喜力和華潤這幾年的攜手并未撼動百威在高端化的地位。此外,最近幾年,多家啤酒巨頭加快了對市場的爭奪,試圖通過高端戰略尋找新的利潤空間。
業內人士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實際上,華潤啤酒與喜力攜手在高端化市場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現在高端化是各家巨頭都在搶奪的陣地,喜力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已經失去先機,尤其是在當前環境下,后來居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據媒體當時報道,2018年,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份額中,百威啤酒獨占46%,青島啤酒和華潤啤酒分別占14%和11%,嘉士伯啤酒占比4.6%,喜力啤酒僅占比1.7%。
據海通證券研報,21年高端市場中百威英博占據絕對優勢,銷量口徑下市占率達45.2%,此外,嘉士伯、青島啤酒、喜力啤酒、華潤啤酒、燕京啤酒市場份額分別為18.5%、6.1%、5.6%、3.6%、0.5%。喜力中國的市場地位未得到明顯提升。
(責任編輯:張紫祎)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