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沖 通訊員 陳曉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書法怎樣體現美育教育?“審美居先”是怎樣的教育理念?7月29日,由寧波陳振濂文藝大師工作室攜手寧波市美術教育指導中心共同打造的全國書法教師“蒲公英計劃”示范區(qū)的建設項目在寧波美術學校啟動;面向寧波全市中小學書法老師的第一堂培訓課正式開課了。
全國書法教師“蒲公英計劃”公益培訓項目是由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著名書法家陳振濂先生從2012年發(fā)起的志愿服務項目,倡導藝術文化審美,在“審美居先、愛上書法”的嶄新理念下顛覆書法教學的一般范式,使書法進課堂、進校園、進家園變得輕松起來、快樂起來又自覺起來、有活力起來,從而為中國書法的傳播與普及探索一條便捷的路徑。
我們需要怎樣的書法美育?在啟動儀式上,陳振濂先生從大美育的角度闡述了“蒲公英計劃”的初心和愿景,互聯網時代如何在書寫漢字實用型消費的方向,保護傳承5000年作為漢文化核心的漢字?那就是讓孩子們通過書法的審美學習,愛上書法,增加對漢字文化的熱愛。
2012年起,陳振濂先生拿出自己專場拍賣的個人所得資金,用于推行書法教育,蒲公英計劃,在他的感召下,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等院校的專業(yè)教師,西泠印社書法家協(xié)會的各級專家,資源響應,積極參與到團隊中,許多的社會團隊和部門與蒲公英計劃攜手,加入到培養(yǎng)基層書法教師、藝術愛好者的公益培訓中來。
該項目倡導“書法育人審美居先”的書法教育理念,特別關注西部和農村山區(qū)的中小學書法老師。十年來,全國書法教師“蒲公英計劃”大型公益培訓志愿服務項目從書法教師“大培訓”轉向學院派式的“大科研”,又進入到面向全民的“大拓展”,創(chuàng)造了以“審美”為主導的書法教學模式與教程“大提升”——《書法課》教材。共為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免費培養(yǎng)了2萬余名書法教師和書法人才,強有力地助推了中國書法教育事業(yè),讓很多孩子們愛上書法。
寧波作為沙孟海、陳振濂先生的故鄉(xiāng),這里書學鼎盛,文脈賡續(xù),寧波市教育局計劃通過2-3年時間打造一批書法教育的示范基地,聚集書法界高端資源,助力書法教育特色化,規(guī)范化,形成具有全國示范引領的藝術教育特色,將成為“蒲公英計劃”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據了解,該項目遴選了寧波全市九所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中小學,成為首批全國“蒲公英計劃”寧波示范區(qū)基地學校,開展建設工作。
“蒲公英計劃”總督學、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金曉明認為,在中小學普及教育中,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書法的學習,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書法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并通過審美感受去嘗試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過程,進而能夠充分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審美的意義,融入完善個人和群體的品格,這應該是中小學和社會普及藝術教育的核心目標。
他在培訓課上生動地講述了在新時代中小學書法基礎教育中,如何樹立“審美居先”的新觀念,通過對古代書法經典作品的分析建立“什么是書法的美,美在哪里” 的審美意識。如何通過書法實踐課的訓練讓書法教師快速掌握書寫技巧及訓練方法,通過教學法評議來探討中小學書法課教學法,實現陳振濂主席倡導的“看的懂”“講得清”“寫得出”的教學新理念。
現場的中小學美術老師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豁然開朗。作為“蒲公英計劃”寧波示范區(qū)建設項目三位特聘專家之一,書法家毛燕萍表示,陳振濂老師創(chuàng)導的“蒲公英計劃”公益教育,已經堅持了十年,成果斐然,十分可喜,也非常不容易。
“‘蒲公英計劃’用開闊、創(chuàng)新的理念,提出了書法美學教育和傳統(tǒng)書法教育模式相結合,豐富了書法教育的內涵,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接受美的薰陶有著深遠的意義,這是值得我們這一代書法人積極探索的一個課題。如今在寧波建立示范區(qū),也是寧波教育界的一大喜事,對于書法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深感責任重大。”毛燕萍說。
2021年11月,寧波市美術教育指導中心落戶寧波美術學校,負責指導推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美術教育拓展服務開展。近兩年來,美術教育指導中心引進行業(yè)名家、藝甬軍、品牌機構等,共開設面向寧波市中小學教師的美育素養(yǎng)研修培訓19個班次,完成1400名中小學美術師資培訓任務。
美術教育指導中心副主任、寧波美術學校副校長桂志華說,這次在陳振濂老師的關心指導下,實現了‘蒲公英計劃’示范區(qū)建設項目在我市中小學的落地,相信在‘蒲公英計劃’的引領下,將極大地促進我市美育教育的建設,為實現‘一生一技一生一藝’的教育愿景提供了高端的平臺。
據悉,寧波是個書法底蘊深厚的地方,自唐以來,書法人才輩出。唐初的虞世南,明代的豐坊、王守仁,清代的姜宸英,近代的梅調鼎、錢罕、趙時棡、馬衡、潘天壽、沙孟海、朱復戡等,現代有陳振濂、鮑賢倫等,在中國書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