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治網暴沒有局外人
不久前,武漢一名小學生在校內不幸被車碾壓身亡,孩子母親在鏡頭前悲痛欲絕。這本是一件令人哀痛扼腕之事,卻被一些網暴分子質疑:“衣著光鮮,穿搭漂亮,是不是化妝出來接受采訪,疑似作秀”“這位媽媽是想當網紅嗎”……剛過六一兒童節,噩耗再次傳來,孩子母親在小區內墜樓身亡。
我們無法細究在孩子母親墜亡的原因中,網暴的比例占據多少。但是僅僅看到網暴者的語言暴力,就足以讓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憤怒到血脈僨張。沒有人應該被如此對待,更何況是一位剛剛痛失愛子的母親。
天下苦網暴久矣。從尋親被生母拉黑又被網暴致死的劉學州,到染粉色頭發被網暴去世的鄭靈華,從疫情期間因給配送小哥打賞200元而被網暴跳樓的上海女子,到因不堪“黑粉”網暴服農藥自殺的“管管”……網絡暴力悲劇的重復上演,一次次叩擊著人們的心靈,也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場事關所有人的斗爭。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熱點事件的新聞當事人,成為被網暴的對象。
網暴者來自哪里?他們在網暴時候在想什么?《三聯生活周刊》曾在一項對網暴者的調查中發現,“他們是現實中的普通人,但是在網絡上,他們可能會表現出極度的冷酷、漠然和固執。”在網絡ID的匿名掩護下,在“法不責眾”的“保護傘”下,網暴分子在現實中隱藏的性格黑暗面由此找到宣泄的出口,可能只是出于無聊、玩笑或者僅僅是發泄情緒。而網暴分子的口舌之快,卻成為射向被網暴者的一道道致命利箭。
預防網絡暴力悲劇的發生,個體、平臺和法律三個層面,必須同向發力。作為個體,在網絡上應該對他人保持善意,時刻謹記著所面對的不是一串串虛擬的ID符號,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平臺應該切實出臺反網暴的舉措,為受害者筑起“保護屏障”。在此次事件中,我們看到,部分網絡平臺已經對一些網暴賬號采取了“封禁”等措施,鮮明表達了反對網絡暴力的態度。但是光封號是遠遠不夠的,相關部門對于“按鍵傷人”事件要“依法亮劍”,以零容忍的態度對網暴者重拳出擊。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習應對網絡暴力,已成為當前互聯網語境下,每位網民的必修課。在遭遇網暴的時候,要采取網絡阻斷措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愉悅身心的方式。必要時候,積極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和親人朋友的精神支持。
在治理網絡暴力的行動中,沒有旁觀者,也沒有局外人。抵制網絡暴力他人,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班慧)
標簽:
中華文明為何能延綿5000年未出現中斷?快到“國家書房”一探究竟|熱頭條
2023-06-08中歐價值成長混合A重倉股華工科技漲10.01%
2023-06-08雪人股份:公司有參股日本氫動力公司
2023-06-08世界微動態丨意大利鞋履品牌Marsèll將在米蘭開設首家旗艦店
2023-06-08樂“職”不疲,天府四小學子在職業體驗中學知識
2023-06-08環球速讀:阿斯頓·馬丁DB12將6月12日國內首發
2023-06-08“中原文化走進中菲人文之驛”活動在馬尼拉舉行
2023-06-08讓老小區煥發新生,“三駕馬車”齊發力|共建美麗家園 共享美好生活 全球熱資訊
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