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芬是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她不但自己會開農機,還帶動周邊鄉村發展。以她的合作社為基礎牽頭成立的廣州市首家星級農機聯合社一年服務面積10萬畝以上,服務農戶超4000戶。您能想到嗎?三年以前,她還是一位坐在深圳寫字樓里的項目主管。她為什么從城市回到農村?短短三年,又是怎樣干出了這樣一番農機事業?
(資料圖片)
父親的農機合作社后繼無人 女兒返鄉接手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最開始返鄉主要是受我父親的影響,這幾年鄉村振興政策利好,他就希望我們年輕一代的人可以回來家鄉跟他一起經營,把合作社做大做強。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我爸給我打電話,讓我回來。然后我就問他,那你給我多少錢工資呢?他后面就沒有說話了。他也想到了,如果我回來的話,肯定沒辦法同步到我之前的那份工資。
話雖如此,但作為家中的長女,沈燕芬心里很心疼父親。父親沈燦星是村里數一數二的農機手,干了將近40年,還帶頭成立了增城最早一批農機合作社。這些年,父親患上了嚴重的腰肌勞損,經常疼痛難忍,對農機合作社的管理也力不從心了。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我們合作社是從2009年成立的,成立了十幾年,整個增城就他能夠堅持這么多年,其他人都基本上轉行了。我媽媽也曾經勸他說,要不你賣掉那些機器,轉行算了,但是他還是堅持下來了。我覺得他應該是有一種情懷跟執念在這里,所以當時的話,我沒辦法讓他去轉行,沒辦法讓他退下來,那就幫助他把這個合作社做起來。
2020年,沈燕芬下定決心辭去深圳的工作,回到老家,接手了父親的農機合作社。經過一番調研,她跟父親商量,打算先整合村里農戶的零散土地,進行規模化、機械化種植,但農戶們卻對她這個從城里回來的姑娘顧慮重重。
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村民 屈善漢:她剛開始回來的時候,村民看到她人的個子小小的,又不知道怎么耕田,村民看到她說機械化種植,都沒什么信心。
廣州市增城區白湖村村民 尹珍女:我們真的不相信,一個女孩子耕田。我的田給你都不知道種得出稻谷來,你要種不出來,你要賠錢給我們,當時我這么跟她說的。
讓農戶們沒想到的是,沈燕芬骨子里十分要強,她每天跟父親到田里學習,熟悉農機耕作的各種設備、各個環節,還報名了線上線下的培訓課。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剛開始學農機的時候,我是坐在我父親的一個駕駛艙里面,跟他擠在一塊,觀察他的一些做法,基本上一兩個小時腿是非常麻的,因為它沒有座位,它沒有副駕駛室,只能是蹲在那里,靠在椅背上。
刻苦學、拼命練,一年多時間,沈燕芬就成了一把操作農機的好手。登車、掛擋、啟動,一氣呵成,瀟灑干練。
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村民 屈善漢:后來周邊的人都發現,她耕田確實耕得不錯,樣樣都行,又會開拖拉機,又會飛無人機,又會開插秧機,沒想到她這樣一個小小個的人,卻這么有本事。
廣州市增城區白湖村村民 尹珍女:第一年種出來的稻谷過千斤,一個女孩子真是好了不起,我們所以都相信她了。
合作社采用現代管理方法 效率提升
經營農機合作社,熟練操作各種農機是入門的門檻。接下來,她就要干父親不會干的事了。沈燕芬想把在城市工作中學到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應用到合作社。終日勞作在田間地頭的農機手們能認可這套外來的管理方法嗎?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整個合作社基本上是圍繞著我父親一個人在轉,哪里需要他,哪里出現問題就找他,所以他一天到晚電話響不停,每天忙得團團轉的那種感覺,我會覺得這種事其實是不合理的,在小規模的時候還可以,但是當你有了一定規模的時候, 這種是沒辦法運轉過來的。
沈燕芬嘗試著,想把自己在深圳公司工作時的一些新經驗用于農機合作社的管理,但很快便發現無法推行。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做了一些數字化的管理,弄了一組我的表單等等,讓農機手去記錄一下他們每天的一些工作,就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對他們來講就是一種難度,就是落不了地,我那些東西在他們來講,是紙上談兵,說我是在電腦面前亂指揮他們干活。
沈燕芬意識到,經驗不能照搬照抄,“接地氣”的方式才更易于讓老農機手們接受。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針對老一輩的農機手或者農事員,他們可以拍照片發給我們,或者下班后來到辦公室跟我們田間經理人說一下他今天干了什么事情。
除了“穩住”老人兒之外,沈燕芬還要想辦法吸納新人,為團隊注入新鮮血液。接手農機合作社時,她的四個弟弟妹妹被父親召喚加入進來。從2021年開始,陸續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目前在32名員工中,有9人都是90后,他們擔任起了農機手、植保機飛行員、田間經理人、行政財務等重要角色。
沈燕芬和她的農機社在當地的名氣越來越大。來自湖南的大學畢業生曾淼,特意來到廣州,加入沈燕芬的團隊里。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員工 曾淼:我家里人會說我,你想種地可以不用跑這么遠,家里面也有地,你也可以種地,我想做的不是守著我們原先的一畝三分地,而是想可以實現機械化耕種,生產變得更加的規模化。
流轉土地 提供托管服務 撂荒地創新價值
沈燕芬當初是被父親硬叫回農村的,如今,有大學生專門跑來學習農事。有了這些年輕人的加入,合作社的管理工作變得更加順暢。他們的到來也讓沈燕芬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前景與潛力。父親的合作社在她手里上了一個新臺階,接下來該干點什么呢?
在當地,單獨一家農戶的田地面積小,種植成本高,收益低,不少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土地撂荒的現象時有發生。沈燕芬他們把撂荒地成規模地流轉過來,或是推薦給客戶做流轉之后再托管給他們,進行復耕復種。
這塊土地,就是農機合作社剛從周邊農戶那里接手的撂荒地。耙田機被地里的草根和藤條纏住后,機械的連接處發生了損壞。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第一年去復耕復種,它是有一定難度的,有些地是常年撂荒,草都比人高,有一些以前種了香蕉、瓜果,那些東西藤條很多,我們這種機器下去還會陷機。
和父親經營合作社時單一的農機服務不同,沈燕芬更注重開展全流程的農業生產托管,為農戶提供種植指導、農機調度、物資采購和銷售等服務。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生產托管服務基本上是我們來主導的生產性行為,我們內部會把整個生產周期的計劃給做出來,打藥的時候,施肥的時候,我們會提前告知農戶去配合我們。
農戶把土地托管給沈燕芬他們之后,不僅省心省力,還可以加入合作社務工、獲得一份收入。三年時間,他們盤活了廣州市范圍內大量閑置農田和撂荒地。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通過我們的一個托管服務,傳統農戶是可以一個人種植一兩百畝田的,整體的年收入是可以達到幾萬塊錢。
廣州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沈燕芬:我理想中的鄉村應該是人人都非常向往的一片世外桃源。鳥語花香,魚米豐收。農民應該是人人都羨慕而且尊崇的一項職業。
沈燕芬以她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基礎,在2021年5月牽頭成立了廣州市首家星級農機聯合社,先后完成了增城區7個村子的整村機械化試行工作。目前,他們的聯合社已有8家成員,他們助農興農的范圍更大了。沈燕芬對農村和農民的理想,相信也是她父親的理想。但沈燕芬和年輕的伙伴們通過不一樣的路徑逐漸把理想變成現實。從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農機手,到科學管理一群優秀的農機手,再從農機服務到開展全流程的農業生產托管,把現代技術、現代管理和現代經營帶進鄉村,傳統鄉村的振興夢越來越清晰。
(總臺記者 魏星 廣東臺 廣州臺)
標簽:
全球今頭條!周振宇調研高鐵沿線綜合整治和節日旅游安全工作
2023-05-04半決賽G1湖人戰勝勇士原因揭曉!球迷揭開扎心內幕:哈姆早就看穿-當前熱文
2023-05-04全球快看點丨雙預警!中央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強對流藍色預警
2023-05-04全球今日訊!以有機肥領域為重點 云南啟動2023年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
2023-05-04信息:當日快訊:美聯儲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
2023-05-04萬達商管亮出底牌:2022年末總負債2988.76億元
2023-05-04湖南省岳陽市gjb3881檢測測試機構,軍用裝備國軍標試驗 要聞
2023-05-04五筆字的輸入法_正宗五筆輸入法
2023-05-04